茶或经年,则香色味皆陈。于净器中以沸汤渍之,刮去膏油一两重乃止,以钤钳之,微火炙干,然后碎碾。若当年新茶,则不用此说。

碾茶

碾茶先以净纸密裹捶碎,然后熟碾。其大要,旋碾则色白,或经宿则色已昏矣。

罗茶

罗细则茶浮,粗则水浮。

候汤 

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辩,故曰候汤最难。

熁盏

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

点茶

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

【下篇(论茶器)】

翻译:

茶录
茶叶如果存放过久,它的香气、色泽和味道都会变得陈旧。要在洁净的器皿中用沸腾的水浸泡它,去掉一两滴油脂后停止,然后用钳子轻压,以小火烤干,然后打碎碾成粉末。如果是当年新采的茶叶,就不需要进行这些处理。

碾茶
碾茶之前先要用干净且密实的纸包裹住茶叶并轻轻捶打至碎裂,然后再进行熟碾。关键是要边碾边旋转,这样可以使茶的颜色保持白色,但如果隔夜,颜色就会变暗了。

罗茶
罗茶时,如果茶太细则浮于水面之上,如果茶太粗则水会沉没。

候汤
候汤最难掌握。如果水还没煮熟就会产生泡沫,过了点又会导致茶叶下沉。古时候人们把这种汤叫做“蟹眼汤”,是因为如果煮得过度就会导致汤色变得像螃蟹的眼一样。因此,沉入瓶子中的水来煮茶是不可辨认的,所以说候汤是最难掌握的。

熁盏
如果要泡茶,首先要让盏热起来。如果盏不热,茶就不能浮在表面上。

点茶
点茶的时候,需要先将茶叶和水的比例调整好,然后慢慢注入,同时轻轻地搅动,直到茶汤均匀分布在整个盏中。当茶液到达可以覆盖到茶碗四分之三时就应该停止,看茶汤的颜色是否鲜亮洁白,没有留下任何水痕,这是最好的状态。

赏析:

《茶录》是一部关于茶叶制备过程的书籍,记录了许多传统制作茶叶的方法和技术。通过这些方法,茶叶能够保持其原有的香气、色泽和味道,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其本身的品质。

从《茶录》的内容来看,作者强调了茶叶制作过程中对细节的重视。例如,对于如何准备沸水来冲泡茶叶,作者提到了“刮去膏油一两重”,这反映出了古代人对于茶叶品质的追求。此外,作者还提到了不同类型茶叶的处理方式(如新茶、老茶)、如何选择合适的茶具(如盏)以及如何控制泡茶的时间和温度等,这些都体现了《茶录》中对于茶叶制作的精细要求。

《茶录》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茶文化的重视。茶在当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通过对茶的制作过程的描述,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茶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这种对于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茶录》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