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烈王十五年(甲午,前三八七年)年
秦伐蜀,取南郑。
魏文侯薨,太子击立,是为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武侯曰:“善。”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久之,魏相公叔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起为人刚劲自喜,子先言于君曰:‘吴起,贤人也,而君之国小,臣恐起之无留心也,君盍试延以女?起无留心,则必辞矣。’子因与起归而使公主辱子,起见公主之贱子也,必辞,则子之计中矣。”公叔从之,吴起果辞公主。魏武侯疑之而未信,起惧诛,遂奔楚。楚悼王素闻其贤,至则任之为相。起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游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诸侯皆患楚之强,而楚之贵戚大臣多怨吴起者。
诗句:
- 威烈王十五年(甲午,前三八七年)年
-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
- 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
- 久之,魏相公叔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起为人刚劲自喜,子先言于君曰:‘吴起,贤人也,而君之国小,臣恐起之无留心也,君盍试延以女?’起无留心,则必辞矣。’子因与起归而使公主辱子,起见公主之贱子也,必辞,则子之计中矣。”公叔从之,吴起果辞公主。
- 久之,楚悼王素闻其贤,至则任之为相。起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游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诸侯皆患楚之强,而楚之贵戚大臣多怨吴起者。
译文:
- 威烈王十五年(甲午,前三八七年),年
-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时回头对吴起说:“多么美丽的山河啊!这是魏国的宝地!”回答说:“真正的德行不在于地势险要。从前三苗的首领,左有洞庭湖,右有彭蠡湖,因为道德和仁义不足,所以被夏禹消灭;夏桀居住的地方,左有黄河支流济水,右有华山,伊阙在其南边,羊肠坂在北面,修政但不仁慈,商汤放逐了他;商纣居住的地方,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他的北面,大河在他的南方,修政而不讲道义,周武王就把他杀了。由此看来,真正有德行的人并不在于地势险要。假如国君不去修养道德,那么他的臣民都会成为敌对国家的人。”
- 魏王任命了丞相,丞相是田文。吴起不高兴地说:“请允许我和您讨论功劳大小,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率领三军,让士兵们乐于拼死奋战,敌国不敢谋划,您和吴起相比谁更强呢?”田文说:“比不上你。”吴起说:“治理百官,亲近万民,充实国库,您和吴起相比谁更强呢?”田文说:“比不上您。”吴起说:“守住西河后秦国军队不敢向东进犯,韩国、赵国都来朝拜,您和吴起相比谁更强呢?”田文说:“比不上你。”吴起说:“这三个方面,您都比我强,但我的职位却在你之上。这是为什么呢?”田文说:“君主年少,国家疑虑,大臣们还未依附,百姓们也不信任他,正巧在这个时候,应该归属您吗?还是属于我呢?”
- 过了很长时间,魏相公叔把魏王的女儿嫁给魏王为妃子后害了吴起。公叔的仆人对他说:“吴起容易离开。吴起这个人刚愎自用,自以为很了不起,您首先告诉魏王说:‘吴起是个贤能的人,但您的国家太小了,我怕他不会真心为您效力,您何不试着邀请他的女儿来作妾呢?’如果吴起没有专心一意的话,那他就一定会推辞的。’您因此让吴起带着女儿回来,而让公主侮辱吴起的儿子作为人质。吴起看见公主对他儿子那样轻视,一定推辞,这样您的计策就成功了。”公叔听从了他的建议,不久之后,吴起果然推辞了公主。
- 时间过去了很久之后,楚悼王一向听说他的贤名,到了楚国后就任用他做宰相。吴起明确法令,审查命令,裁减不急需的官员,废弃公族疏远的亲属来抚养战斗的士兵,目的在于加强兵力,破除游说的言论纵横家。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地区,向北抵挡住了三晋的侵扰,向西讨伐了秦国。诸侯国都担心楚国强大起来以后会对自己不利,所以楚王的贵戚大臣大多怨恨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