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或谮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起恐得罪。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文侯问诸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还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
译文:吴起,卫国人,在鲁国做官。齐国攻打鲁国时,鲁国人想任命他为将领。吴起娶了齐国的女子为妻,鲁国人怀疑他,于是他杀了自己的妻子来求得将军的职位,并因此打败了齐国的军队。
注释:卫人:卫国的人。仕:做官。鲁:鲁国(今山东省)的简称。齐人伐鲁:齐国攻打鲁国。曾参:曾子,春秋时期的儒家思想家、哲学家。《论语》记载,曾参的母亲去世后,曾子守丧不奔丧,被父亲曾子的父亲曾参所不认。绝:断绝关系。区区:形容小或不足。胜敌之名:获得战胜敌人名声的意思。李克:魏国的政治家。《史记·魏世家》记载,李克说:“吴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意思是:李克认为吴起贪婪且好色,但用兵方面,却超过了司马穰苴。文侯:魏文侯,魏国的开国君主之一,名斯,姬姓,名鞅,史称“魏武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魏国的奠基人,中国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法家是战国时期一种新兴思潮)。
赏析:这首诗主要叙述了吴起的故事,吴起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人,但他也有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如贪财好色、为了名利不惜牺牲自己和亲人的生命等。然而,正是他的这些缺点和错误使他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将领,最终帮助魏国击败了齐国。诗中还描述了吴起与士卒们同甘共苦的情景,以及他的母爱深沉,对儿子的深情厚意等。整首诗以吴起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