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末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诗句:资治通鉴·卷一·周纪一
译文:赵襄子派遣谋士张孟谈秘密出城,与韩康子和魏桓子会面。张孟谈警告他们,智伯带领韩、魏军队进攻赵国,赵国若亡,韩、魏也将紧随其后。两位国君担忧此事泄露后会有祸事降临。张孟谈安慰说:“我的建议出自两位君主之口,进入我耳中,有何妨害?”于是两位国君暗中与张孟谈定下日期并派他离去。赵襄子夜袭智伯军,韩、魏乘机夹击智伯军,赵襄子领兵冲锋在前,大败智伯的部队。赵襄子最终杀死智伯,消灭智氏家族仅剩辅果。
注释:资治通鉴是古代中国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战国到北宋初年的众多历史事件,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内容。
赏析:本诗通过描绘一幅赵襄子如何巧妙地运用张孟谈的智谋来击败智伯的生动画面,展现了赵襄子的智勇双全以及张孟谈的谋略才能。诗中通过对话的形式,将智伯的嚣张气焰与赵襄子的策略布局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展示了君臣之间的默契配合与智谋运用。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叙事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古代战争策略的智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