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绝,生民之害糜灭几尽,岂不哀哉!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简子使尹鐸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简子曰:“保障哉!”尹鐸损其户数。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鐸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不然。《夏书》有之曰:‘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蜹、蚁、蜂、虿,皆能害人,况君相乎!”弗听。
诗句与译文对照- 资治通鉴 · 卷一 · 周纪一
呜呼!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绝,生民之害糜灭几尽,岂不哀哉!
逐句解释:
- 鸣呼!:感叹词,表达作者的感慨。
- 君臣之礼既坏矣:指出君臣间应有的礼仪已经崩溃。
- 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意味着天下人通过智谋和权力相互较量,称霸一方。
- 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由于君主的不端行为或道德败坏,使得他们的后代成为了诸侯国的主人。
- 社稷无不泯绝:国家的根基、象征都被破坏或毁灭。
- 生民之害糜灭几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几乎被完全消除了。
- 岂不哀哉!: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局面的悲悯和痛惜。
关键词注释
- 资治通鉴:古代史书,用于记录历史。
- 卷一:指的是《资治通鉴》的第一卷。
- 周纪一:周朝的第一年,即周代初期的历史。
- 鸣呼:表示感叹的词,常用于古文中表达强烈的情感。
- 君臣之礼:指君臣之间的礼仪和规则。
- 坏矣:坏了,这里指的是已经崩溃或不存在。
- 智宣子:晋国的大臣智伯的名字。
- 瑶:可能是智瑶,智伯的儿子。
- 宵也:可能是指其他的人物名字,但根据上下文无法确定。
- 美鬓长大:指拥有漂亮的头发和身材高大。
- 射御足力:指擅长射箭和驾车的能力,以及体力。
- 伎艺毕给:指技艺全面,无所不能。
- 巧文辩慧:指文采、智慧、辩论能力。
- 强毅果敢:指坚强、果断、勇敢。
- 书训戒之辞于二简:在两片竹简上写下告诫的话。
- 谨识之:谨慎记住它。
- 尹铎:晋国大臣,后来成为晋阳的长官。
- 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是否应该把晋阳看作是一种脆弱的保障呢?
- 难将由我:困难将会由我来承担。
- 蜹、蚁、蜂、虿:四种有毒的小昆虫。
- 君子能勤小物:君子能够珍惜小事。
- 故无大患:因此不会有大的灾难。
- 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现在君主因为一次宴会而羞辱别人的国君和宰相。
- 又弗备,曰不敢兴难:又说我不会挑起战争,因为我觉得没有准备好。
- 蜹、蚁、蜂、虿,皆能害人:蜹、蚂蚁、蜜蜂、蝎子等都能伤害人。
- 况君相乎!(此处应是“何况”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反映了一个混乱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反思。通过描述智宣子及其儿子智瑶的行为,诗中展示了权力斗争对国家和个人造成的破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这种无序状态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通过使用典故和比喻,诗人试图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权力面前保持道德底线,以及如何避免历史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