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臣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絺疵请使于齐。

这首诗是《资治通鉴》中的一个片段,主要讲述了智伯联合韩、魏两国攻打赵氏的故事。诗中的“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描述了智伯带领韩、魏两国攻打赵氏的情境,其中“城不浸者三版”指的是城墙没有被水淹没,说明城内的水已经排干了。而“沈灶产蛙,民无叛意。”则是指因为城内没有水,所以无法淹死青蛙,因此赵氏民众并没有背叛的意图。
诗中提到“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描述了智伯在指挥军事行动时,魏桓子担任护卫,韩康子作为副手,一起行动的情景。智伯感叹自己终于明白了“水可以亡人国也”。这里表达了智伯对战争结果的担忧和思考。
“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描述了智伯和絺疵的对话,絺疵通过观察两人的情绪变化,推断出韩、魏两国可能即将发生背叛。
“明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臣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描绘了智伯将絺疵的话告诉了韩、魏两位大臣之后,他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怀疑絺疵是为了赵氏游说,而不是真的想要背叛。
这首诗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揭示了智伯的决策失误和人性的弱点。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