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侯薨,不立太子,子罃与公中缓争立,国内乱。
威烈王六年(辛亥,公元前三七零年)
齐威王来朝。是时周室微弱,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天下以此益贤威王。
赵伐齐,至鄄。
魏败赵师于怀。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楚肃王薨,无子,立其弟良夫,是为宣王。
宋辟公薨,子剔成立。
《资治通鉴·卷一·周纪一》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这部作品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了16朝1362年的历史。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的进行释义:
诗句解释
- 魏武侯薨:指的是魏国的君主魏武侯去世。
- 不立太子:由于没有指定继承人,所以没有立太子。
- 子罃与公中缓争立:指的是魏武侯的儿子罃和公中缓争夺王位。
- 国内乱:由于争夺王位引发了国内的混乱和不安。
- 威烈王六年:这是发生在公元前403年的第六个年头,威烈王的统治期。
- 齐威王来朝:指齐威王亲自来中国朝见,显示了当时齐国的强盛。
- 周室微弱:周王朝的势力已经变得衰弱。
- 诸侯莫朝:其他诸侯国不再向周王朝朝贡。
- 而齐独朝之:只有齐国还向周王朝表示忠诚和尊敬。
- 天下以此益贤威王:因此,天下的人都认为齐威王贤明。
- 赵伐齐:赵国攻打齐国。
- 至鄄:到达鄄地。
- 魏败赵师于怀:魏国在怀地击败了赵军的部队。
-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齐威王召见名叫即墨的大夫。
- 自子之居即墨也:自从你住在即墨之后。
- 毁言日至:诽谤之言每天都有。
- 然吾使人视即墨:然而我派人去查看即墨的情况。
- 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那里田野开垦得很好,人民生活富足,官署没有什么事情,整个东部地区都很安定。
- 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那是因为你不去讨好我的左右近臣来寻求帮助。
- 封之万家:因此被封赏万户。
- 召阿大夫:又召见了名叫阿的大夫。
- 语之曰:告诉他说。
- 自子守阿,誉言日至:自从你守卫阿地,赞扬的话天天都有。
-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但后来我派人去检查阿地时,发现田野没有开垦好。
- 人民贫馁:那里的人民生活贫困饥饿。
- 昔日赵攻鄄:以前赵国攻打鄄城。
- 子不救:你没有救援。
- 卫取薛陵,子不知:卫国夺取了薛陵,你却不知道。
- 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这表明你是通过贿赂我的左右大臣来求得美名的。
- 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这一天,烹杀了阿大夫和他的那些曾经赞誉的人。
- 于是群臣耸惧:因此所有大臣都感到恐惧。
- 莫敢饰诈:没有人敢于伪装欺诈。
- 务尽其情:都致力于展示真实情况。
- 齐国大治:齐国治理得很好。
- 强于天下:比天下各国强大。
- 楚肃王薨:楚国的肃穆王去世了。
- 无子:他没有儿子。
- 立其弟良夫:于是就立了他的弟弟良夫为王。
- 是为宣王:这就是宣王。
- 宋辟公薨:宋国的辟公去世了。
- 子剔成立:他的儿子剔成立。
译文与分析
《资治通鉴·卷一·周纪一》描绘了威烈王时期的政治动荡和诸侯之间的权力斗争。魏武侯死后,因为没有指定继承人,导致国家陷入混乱,最终齐威王因实力强大而成为唯一尊重周朝的诸侯国。这一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诸侯间的复杂关系以及齐国的强大影响力。
诗词赏析
这首诗歌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展现了战国时期的政治纷争和社会动荡。诗中的魏武侯、齐威王等人物形象鲜明,通过描述他们在国家危机中的选择和行动,反映了当时各国君主的智慧和策略。同时,诗歌也揭示了权力斗争对国家稳定的影响,以及在乱世中保持中立和寻求盟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