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封卫鞅商于十五邑,号曰商君。
齐、赵伐魏。
楚宣王薨,子威王商立。
显王三十一年(癸未,公元前三三八年)
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商君亡之魏。魏人不受,复内之秦。商君乃与其徒之商于,发兵北击郑。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沦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赵良见商君,商君问曰:“子观我治秦,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仆请终烧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诺。”赵良曰:“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穆公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君,一救荆祸。其为相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今君之见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其从政也,凌轹公族,残伤百姓。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欢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此数者,非恃德也。君之危若朝露,而尚贪商于之富,宠秦国之政,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商君弗从。居五月而难作。
资治通鉴 · 卷二 · 周纪二
秦封卫鞅商于十五邑,号曰商君。齐、赵伐魏。楚宣王薨,子威王商立。显王三十一年(癸未,公元前三三八年)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商君亡之魏。魏人不受,复内之秦。商君乃与其徒之商于,发兵北击郑。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沦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赵良见商君,商君问曰:“子观我治秦,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仆请终烧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诺。”赵良曰:“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穆公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君,一救荆祸。其为相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今君之见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其从政也,凌轹公族,残伤百姓。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欢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此数者,非恃德也。君之危若朝露,而尚贪商于之富,宠秦国之政,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商君弗从。居五月而难作。
商君变法:
- **法家思想影响**:商鞅的变法深受法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严格的法律制度和军事纪律,以增强秦国的集权和战斗力。
- **经济措施**: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鼓励农业生产,通过土地制度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政治改革**:商鞅实行军功爵位制度,奖励在战争中立功的人,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家的凝聚力。
- **行政效率提升**:商鞅推行一系列行政改革,简化了官僚系统,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 **社会管理改革**:商鞅还进行了户籍制度的改革,加强了对人口的管理,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人口基础。
赏析:
这段历史记载不仅展示了商鞅作为政治家的改革决心和实践能力,也反映了秦国在战国时期迅速崛起的过程。商鞅通过一系列严苛的政策和有效的行政手段,使秦国从一个弱小的国家转变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他的故事体现了法治和效率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权力过度集中可能带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