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将入朝,雍门司马前曰:“所为立王者,为社稷耶,为王耶?”王曰:“为社稷。”司马曰:“为社稷立王,王何以去社稷而入秦?”齐王还车而反。
即墨大夫闻之,见齐王曰:“齐地方四千里,带甲数百万。夫三晋大夫皆不便秦,而在阿、鄄之间者百数;王收而与之百万人之众,使收三晋之故地,即临晋之关可以入矣。鄢郢大夫不欲为秦,而在城南下者百数,王收而与之百万之师,使收楚故地,即武关可以入矣。如此,则齐威可立,秦国可亡,岂特保其国家而已哉!”齐王不听。
始皇帝下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二二一年)
王贲自燕南攻齐,猝入临淄,民莫敢格者。秦使人诱齐王,约封以五百里之地。齐王遂降,秦迁之共,处之松柏之间,饿而死。齐人怨王建不早与诸侯合从,听奸人宾客以亡其国,歌之曰:“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疾建用客之不详也。
诗句:
- 齐王将入朝,雍门司马前曰:“所为立王者,为社稷耶,为王耶?”
- 王曰:“为社稷。”
- 司马曰:“为社稷立王,王何以去社稷而入秦?”
- 即墨大夫闻之,见齐王曰:“齐地方四千里,带甲数百万。夫三晋大夫皆不便秦,而在阿、鄄之间者百数;王收而与之百万人之众,使收三晋之故地,即临晋之关可以入矣。鄢郢大夫不欲为秦,而在城南下者百数,王收而与之百万之师,使收楚故地,即武关可以入矣。如此,则齐威可立,秦国可亡,岂特保其国家而已哉!”
- 齐王不听。
- 始皇帝下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二二一年)
- 王贲自燕南攻齐,猝入临淄,民莫敢格者。
- 秦使人诱齐王,约封以五百里之地。
- 齐王遂降,秦迁之共,处之松柏之间,饿而死。
- 齐人怨王建不早与诸侯合从,听奸人宾客以亡其国,歌之曰:“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疾建用客之不详也。
译文:
雍门司马上前询问:“你们建立君主的目的,是为社稷考虑,还是为了您自己?”
齐王回答说:“是为了社稷。”
司马说:“既然是为了社稷建立君主,那么为什么离开社稷到秦国去呢?”
齐王改变了主意,没有听从司马的话。
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王贲从燕国向南进攻齐国,突然进入临淄城,百姓没有人敢于抵抗。秦军派人诱骗齐王,承诺封给他方圆五百里的土地。齐王于是投降了秦国,被迁移到了共国,并被安置在松柏之间,饥饿而死。齐人埋怨齐王建没有早点与诸侯联合抗秦,听信奸臣的宾客导致国家覆灭,因此唱道:“松耶,柏耶,住在建都的人是客人耶?”来指责齐王建任用宾客不当。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齐王在面对秦国的威胁时,由于听信奸臣的建议,放弃自己的国家,最终导致了灭亡的命运。诗中通过对比“为社稷”和“为王”的不同观点,揭示了齐王的错误决策。同时,诗中的“松耶,柏耶,住建都者客耶”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齐人的愤怒和无奈。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正义和忠诚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