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剪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剪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王剪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剪将六十万人伐楚。王送至霸上,王剪请美田宅甚众。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剪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王大笑。王剪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剪曰:“不然。王怚中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
始皇帝下二十三年(丁丑,公元前二二四年)
王剪取陈以南至平舆。楚人闻王剪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剪坚壁不与战。楚人数挑战,终不出。王剪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剪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王剪曰:“可用矣!”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王剪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王剪因乘胜略定城邑。
诗句原文: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剪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译文: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愤怒,亲自前往频阳感谢王翦并对他说:“我没有采纳将军的建议,李信确实使秦军蒙受耻辱。您虽然身体有病,难道忍心抛弃我吗?”“
赏析:此句展现了王翦的感激之情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同时揭示了他为国效力的决心。秦始皇的询问则体现了他对王翦军事才能的高度信任与依赖。整个对话反映了君臣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及在国家危难时刻所展现的责任与担当。
诗句原文:王剪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
译文:王翦因病无法领军出征,秦始皇说:“算了吧,不要再说了!”王翦回答:“如果实在没有办法用我了,那么至少也需要六十万军队。”秦始皇说:“都是为了听你的计策呀。”于是,秦始皇听从了王翦的意见,派他率六十万大军征讨楚国。
赏析:这段描述展现了王翦为了国家大业愿意承担重任的精神。尽管他身体不适,但为了国家的安定,他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了重任。同时,这也反映了秦始皇对于王翦的信任和尊重,以及两人之间默契的合作。
诗句原文:王送至霸上,王剪请美田宅甚众。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剪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
译文:秦始皇将王翦送到霸上后,王翦请求了许多良田美宅。秦始皇说:“将军出发吧,不必担心贫穷。”王翦回答说:“因为替大王打仗,立下了功劳,最后却得不到封侯,所以等到大王对我这样的信任,我才会请求这些田地和房屋作为我的后代产业。”
赏析:这段描述展现了王翦的谦逊和感恩。他认为自己的功劳不足以获得封赏,因此请求田地和房屋作为后代的产业。这不仅体现了他的廉洁奉公、淡泊名利的品格,也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秦王的尊敬。
通过这首诗歌及其译文和赏析,我们可以看出《资治通鉴·卷七·秦纪二》中的历史人物——王翦的形象。他不仅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更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为国家的繁荣稳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有谋,坚持不懈,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环境,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