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作阿房宫。尽征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当食者多,度不足,下调郡县,转输菽粟、刍稿。皆令自赍粮食;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
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是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因天下之愁怨,乃杀将尉,召令徒属曰;“公等皆失期当斩,假令毋斩,而戍死者固什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皆从之。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坛而盟,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拔之。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馀,卒数万人。攻陈,陈守、尉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不胜;守丞死,陈胜乃入据陈。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七 · 秦纪二
译文:陈胜、吴广在蕲县(今属安徽)起兵反秦。此时,征调闾左九百人到渔阳戍守,大泽乡屯军不足,遂下调郡县转输粮食。然而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物。
注释: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地点是蕲县,这是当时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活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利用天下人的怨愤情绪,杀害了当地的将尉,召集并命令自己的徒众说:“你们都因误期而应当被斩首,即使不斩也必定有超过十分之六七的人要戍守边疆而死。如果壮士不死,那么就是以死明志,成为大名鼎鼎的英雄!王侯将相难道有什么种吗?”众人纷纷响应。于是他们假称公子扶苏和项燕,建立了一个祭坛盟誓,自称大楚。陈胜自封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取大泽乡后,攻占蕲县。再令符离人葛婴领兵东进攻掠铚县、酂县、苦县、柘县、谯县等地,均告成功,收编军队。当陈胜率军抵达陈县时,拥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士兵数万人。进攻陈县时,守城官兵不在,仅留守的丞与守城官交战至谯门中,未能取胜,守丞战死,陈胜于是进入城中占据陈县。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陈胜、吴广起义的艰难过程,以及他们对民众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他们的行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行动,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引发了一场广泛的农民起义,对秦朝的统治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局限性,他们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最终未能改变秦朝的命运,反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