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南渡平阴津,至洛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王曰:“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故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项羽为无道,放杀其主,天下之贼也。夫仁不以勇,义不以力,大王宜率三军之众为之素服,以告诸侯而伐之,则四海之内莫不仰德,此三王之举也。”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哀临三日,发使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无道!寡人悉发关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使者至赵,陈馀曰:“汉杀张耳,乃从。”于是汉王求人类张耳者斩之,持其头遗陈馀;馀乃遣兵助汉。
田荣弟横收散卒,得数万人,起城阳,夏,四月,立荣子广为齐王,以拒楚。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虽闻汉东,既击齐,欲遂破之而后击汉,汉王以故得率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伐楚。到外黄,彭越将其兵三万馀人归汉。汉王曰:“彭将军收魏地得十馀城,欲急立魏后。今西魏王豹,真魏后。”乃拜彭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汉王遂入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闻之,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至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死者十馀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会大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楚亦使人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孝惠、鲁元公主,载以行。楚骑追之,汉王急,推堕二子车下。滕公为太仆,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今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故徐行。汉王怒,欲斩之者十馀;滕公卒保护,脱二子。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不相遇,反遇楚军。楚军与归,项王常置军中为质。
资治通鉴·卷九 · 汉纪一
解析汉王南渡平阴津至洛阳新城之战
- 战争背景与起因
- 项羽放杀义帝引发全国反对
- 汉王为义帝发丧并展开讨伐行动
- 陈馀响应号召出兵支持汉王
- 汉王军事策略与进展
- 明辨敌我,采取积极进攻策略
- 汉军在诸侯中展现出强大军事力量
- 汉王成功收服部分散乱军队
- 项羽的反击与战略调整
- 项羽在被围后迅速作出反应调整战略
- 项王利用精兵三万人南下攻击汉军
- 双方在胡陵到萧地进行激烈战斗
- 战事转折点与影响
- 汉军在大破之下溃败
- 汉王突围逃至沛县寻求援助
- 楚军追击使汉王陷入困境
- 政治外交与内部动态
- 彭越帮助汉王收复失地
- 滕公保护刘邦免受楚军追击
- 汉王逃亡期间遭遇各种挑战
- 历史评价与后世影响
- 分析此次战役对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 讨论汉、楚两国未来走向及可能结果
- 探讨历史事件的教训与启示
- 总结与思考
- 反思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与损失
- 思考和平稳定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 强调历史事件对当前社会的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