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禄、吕产欲作乱,内惮绛侯、朱虚等,外畏齐、楚兵,又恐灌婴畔之。欲待灌婴兵与齐合而发,犹豫未决。当是时,济川王太、淮阳王武、常山王朝及鲁王张偃皆年少,未之国,居长安;赵王禄、梁王产各将兵居南、北军。皆吕氏之人也。列侯群臣莫自坚其命。太尉绛侯勃不得主兵。曲周侯郦商老病,其子寄与吕禄善。绛侯乃与丞相陈平谋,使人劫郦商,令其子寄往绐说吕禄曰:“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刘氏所立九王,吕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议,事已布告诸侯,皆以为宜。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赵王印,不急之国守籓,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足下何不归将印,以兵属太尉,请梁王归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吕禄信然其计,欲以兵属太尉。使人报吕产及诸吕老人,或以为便,或曰不便,计犹豫未有所决。吕禄信郦寄,时与出游猎,过其姑吕嬃。嬃大怒曰:“若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乃悉出珠玉、宝器散堂下,曰:“毋为他人守也!”

诗句:

  • 资治通鉴·卷十三·汉纪五
  • 吕禄、吕产欲作乱
  • 内惮绛侯、朱虚等,外畏齐、楚兵,又恐灌婴畔之
  • 欲待灌婴兵与齐合而发,犹豫未决

译文:

  • 《资治通鉴》卷十三记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吕禄、吕产想要发动政变,但内心畏惧绛侯、朱虚等人的权威,同时也担心齐国和楚国的军队会进攻。他们又害怕灌婴背叛他们,因此犹豫不决。在那个时期,济川王太、淮阳王武、常山王朝以及鲁王张偃都还年轻,没有前往封地,而是留在长安;赵王吕禄、梁王吕产各自带领军队驻扎在南军和北军。这些将领都是吕氏家族的成员。列侯群臣没有人能坚定自己的地位。太尉绛侯周勃没有得到指挥军队的权力。曲周侯郦商年老生病,他的儿子郦寄和吕禄关系很好。绛侯于是与丞相陈平商议,派人劫持郦商,让他的儿子郦寄去游说吕禄说:“高帝和吕后共同建立了汉朝,刘氏所立的九位国王,吕氏所立的三位国王,都是经过大臣们讨论决定的,这件事情已经向诸侯公布,大家都认为这是合适的安排。现在太后去世了皇帝年纪还小,而你作为赵王的将领,不急着去封地守卫,反而担任上将,带兵留在这里,被大臣们所怀疑。你为什么不归还将军印信,把军队交给太尉统领,请梁王归还相国印信,与大臣们结盟后再回到封地。这样齐军的士气必定会受挫,大臣们才能安心,你也能高枕无忧地统治千里江山,这是万世的利益。”吕禄相信了这个计策,想要把军队交给太尉统领。他派人回报给吕产以及其他吕氏老人,有些人觉得这样做方便,有些人则认为不方便,双方意见犹豫不定。吕禄相信郦寄的话,有时与他一起出游打猎,经过他的姑母吕嬃。吕嬃非常生气地说:“你作为将领竟然抛弃军队,吕氏家族如今无处可去了!”于是她把所有的珍珠宝石、宝器散放在堂下,说:“不要被别人看守。”

赏析:
这首诗记录了西汉初期吕氏家族之间的权力斗争和政治阴谋。诗中描述了吕禄、吕产等人试图发动政变,但由于内外压力和疑虑,他们未能成功。同时,诗中提到了郦商之子对吕禄的劝说和影响,展现了政治权谋和家族内部关系的重要性。此外,诗中还有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包括诸侯王的地位、朝中大臣的影响力以及军事形势的变化,为读者提供了了解历史背景和时代变迁的视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