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南阳张释之为骑郎,十年不得调,欲免归。袁盎知其贤而荐之,为谒者仆射。

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馀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其敝,徒文具而无实,不闻其过,陵迟至于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辨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而靡,争为口辨而无其实。夫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帝曰:“善!”乃不拜啬夫。上就车,诏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

诗句

  • “初,南阳张释之为骑郎,十年不得调,欲免归。袁盎知其贤而荐之,为谒者仆射。:这是开头的第一句,描述了张释之最初在朝廷的经历和背景。
  • “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馀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这里叙述了张释之在跟随皇上参观虎圈时的场景。
  • “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描述了皇上询问虎圈管理员关于各种禽兽的详尽情况,以此来考察他的才能。
  • “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张释之建议皇上任命上林令,并询问皇上对于两位大臣的看法。
  • “上曰:“长者也。”:皇上回答是位年长的官员。
  • “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皇上再次询问张相(指张相如)的情况。
  • “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其敝,徒文具而无实,不闻其过,陵迟至于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辨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而靡,争为口辨而无其实。夫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张释之批评了当时的官场风气,指出像刀笔小吏那样的官员只会空谈,而没有实际能力。他还警告说,这种风气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像古代的秦朝那样导致国家的灭亡。
  • “帝曰:“善!”:皇帝认同张释之的观点,表示赞同。
  • “乃不拜啬夫。上就车,诏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皇帝让张释之陪同自己乘车巡视,期间询问他对秦朝政治弊端的看法。
  • “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皇帝最终任命张释之为公车令。

译文:

  1. 张释之在担任骑马郎期间,因为十年未能获得调动,想要辞职回家。袁盎推荐他后,他被任命做了谒者仆射。
  2. 张释之随皇上巡视虎圈时,皇上向他询问了上林尉管理的禽兽档案。张释之连续问了十几个问题,但负责记录的官员却无法回答。于是由旁边的人代替他回答了皇上的问题。
  3. 皇上对上林尉的记录能力表示不满,认为他只会空谈而没有真才实学。
  4. 皇上因此决定任命一个有才能的官员来取代他。
  5. 最后,张释之被提拔为公车令。

赏析:

这首诗通过张释之的故事反映了当时朝廷中的一些官僚作风问题。张释之以其直言敢谏的才华,在面对官场中存在的问题时敢于提出批评,这体现了他正直无私的品质。同时,他也看到了当时官场的一些问题,例如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的工作态度。皇帝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这也反映出皇权下决策的复杂性及需要多方面考虑的因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