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赦天下。
五月,诏举贤良、文学,上亲策之。
秋,七月,癸未,日有食之。
【解析】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卷十七 · 汉纪九”是其中的一段,“汉纪”即汉朝的纪事本末。“夏,四月,赦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夏季的四月份,皇帝下令赦免了全国的罪犯。这里的“夏”指的是夏季,而“四月”是指农历四月份,所以“赦天下”就是宣布全国范围内对犯罪的人进行宽恕。
“五月,诏举贤良、文学,上亲策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五月份,皇帝下令选拔有才能的人和有学问的人,并亲自出题进行考试。这里的“诏”指皇帝的命令,而“贤良”、“文学”都是古代的一种称呼,表示有才德的人。这里的“上亲策之”意思是皇上亲自主持考试。
“秋,七月,癸未,日有食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秋季的七月,癸未这一天,发生了日食。这里的“日有食之”是说太阳被吃掉了一部分,也就是发生了日食。
【答案】
译文:
夏天的四月份,皇帝下令赦免了全国的罪犯;五月份,皇帝下令选拔有才能的人和有学问的人,并亲自出题进行考试;秋天的七月,发生了日食。
赏析:
这首诗记录的是汉代的历史事件。诗中的“夏、五月、秋、七月”分别对应着汉代的四个不同季节,通过这些季节的事件,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状况。例如,在夏季的四月份赦免了全国的罪犯,表明了皇帝对于人民的关怀和爱护;在五月份选拔贤良、文学,说明皇帝重视人才的培养;在秋季的七月发生了日食,可能预示着国家的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