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月,河间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馀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天子下太乐官常存肄河间王所献雅声,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也。春,正月,河间王薨,中尉常丽以闻,曰:“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寡。”大行令奏:“谥法:‘聪明睿知曰献,’谥曰献王。”
班固赞曰:昔鲁哀公有言:“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信哉斯言也,虽欲不危亡,不可得已!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无德而富贵谓之不幸。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淫失道。何则?沈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自凡人犹系于习俗,而况哀公之伦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这首诗出自资治通鉴·卷十八·汉纪十,内容如下:
冬,十月,河间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馀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天子下太乐官常存肄河间王所献雅声,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也。春,正月,河间王薨,中尉常丽以闻,曰:“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寡。”大行令奏:“谥法:‘聪明睿知曰献,’谥曰献王。”
班固赞曰:昔鲁哀公有言:“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信哉斯言也,虽欲不危亡,不可得已!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无德而富贵谓之不幸。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淫失道。何则?沈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自凡人犹系于习俗,而况哀公之伦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译文】:冬天,十月,河间王前来朝见,献上雅乐,回答皇帝关于三雍宫中的诏策问题三十多个。他的回答推演道理,讲求道术,得到事情中的正解和精微之处,文字简明扼要。天子下令太乐官常常演习河间王所献的雅乐,在一年中定期进行。然而河间王没有经常使用它。春天,正月,河间王去世,中尉常丽报告说:“王自身品行端正治理政务,温和仁慈恭敬节俭,深厚地尊敬爱护下属,明白透彻地观察事物,对鳏寡老人很有恩惠。”大行令上奏说:“按照谥法,‘聪明睿智的叫‘献’,’所以称他为‘献王’。”班固评论说:“从前鲁哀公曾经说过:‘我生在深宫中,成长在大妇人手中,从不知道忧愁,也从不懂得恐惧。’这话确实可信啊!即使是想要不灭亡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古人把安逸看作毒害,没有道德而获得富贵被认为是不幸运。汉朝建立以来,直到孝平帝时,诸侯王有很多,大多骄横淫逸而失去正道。为什么呢?因为沉溺于放纵和恣意之中,这是由于他们处于权势地位所导致的。普通人还受到习惯的束缚,更何况像哀王这样的人呢!“只有大雅才能卓尔不群”,河间献王正是这样的。
【赏析】:这首诗主要讲述了河间王入朝进贡雅乐,以及他在处理事务时的正直、温仁、恭敬、节俭等优秀品质。诗中通过对比古代圣贤与哀公的行为举止,表达了作者对于河间王的赞扬和敬佩之情。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的某些弱点,如贪图享乐、缺乏自律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