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败处去塞百馀里,边塞以闻。上欲陵死战;后闻陵降,上怒甚,责问陈步乐,步乐自杀。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为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
久之,上悔陵无救,曰:“陵当发出塞,乃诏强弩都尉令迎军;坐预诏之,得令老将生奸诈。”乃遣使劳赐陵馀军得脱者。

这首诗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描述了汉昭帝时期,霍去病的事迹。

诗句如下:

  1. 陵败处去塞百馀里,边塞以闻。
    翻译:霍去病的部队战败后,距离汉朝边境还有一百多里,边疆将领将此事上报朝廷。

  2. 上欲陵死战;后闻陵降,上怒甚,责问陈步乐,步乐自杀。
    翻译:汉昭帝原本打算让霍去病誓死战斗,后来听说霍去病投降,非常生气,质问陈步乐,陈步乐自杀了。

  3. 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翻译:群臣都认为霍去病有罪,汉昭帝把这个问题问给太史令司马迁。司马迁说:“霍去病侍奉父亲孝顺,对士兵忠厚信任,经常奋不顾身地去完成国家的紧急任务,他平时积蓄下的美德,足以成为国家的栋梁。现在如果因为一件小事就让他受到惩罚,这实在是让人心痛啊!而且霍去病率领的士兵不足五千人,深入到敌人的领地作战,虽然面对的是数倍的敌人军队,但他们仍然奋力抵抗,即使箭用完了,道路也被破坏了,士兵们只能用空竹壳代替箭来继续战斗。他们冒着敌人的利刃,向敌人冲锋,为保卫国家而死战。他们的这种英勇牺牲精神,即使是古代的英雄名将也不过如此。虽然他们最终失败了,但他们所摧毁的敌人也足够在天下流传。他们之所以不屈服,是因为他们想要以自己的生命来报答汉朝。”

  4. 上以迁为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
    翻译:汉昭帝听信了司马迁的话,认为是他在污蔑陷害霍去病,想要阻止霍去病的行为,因此下令将司马迁施以肉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霍去病的事迹来反映汉昭帝时期的政治斗争和人性的复杂性。霍去病的英勇善战和忠诚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的行为也引发了政治斗争和道德争议。司马迁作为太史令,他的忠诚和勇气被用来维护皇帝的权威和尊严,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人性的弱点和矛盾。这首诗通过对霍去病的描绘和对司马迁的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人物形象的多样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