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楚主侍者冯,能史书,习事,尝持汉节为公主使,城郭诸国敬信之,号曰冯夫人,为乌孙右大将妻。右大将与乌就屠相爱,都护郑吉使冯夫人说乌就屠,以汉兵方出,必见灭,不如降。乌就屠恐,曰:“愿得小号以自处!”帝征冯夫人,自问状。遣谒者竺次、期门甘延寿为副,送冯夫人。冯夫人锦车持节,诏乌就屠诣长罗侯赤谷城,立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皆赐印绶。破羌将军不出塞,还。后乌就屠不尽归诸翎侯民众,汉复遣长罗侯将三校屯赤谷,因为分别其人民地界,大昆弥户六万馀,小昆弥户四万馀。然众心皆附小昆弥。
中宗孝宣皇帝下甘露二年(己巳,公元前五二年)
春,正月,立皇子嚣为定陶王。
诏赦天下,减民算三十。
珠厓郡反。夏,四月,遣护军都尉张禄将兵击之。
资治通鉴 · 卷二十七 · 汉纪十九
初,楚主侍者冯,能史书,习事,尝持汉节为公主使,城郭诸国敬信之,号曰冯夫人,为乌孙右大将妻。右大将与乌就屠相爱,都护郑吉使冯夫人说乌就屠,以汉兵方出,必见灭,不如降。乌就屠恐,曰:“愿得小号以自处!”帝征冯夫人,自问状。遣谒者竺次、期门甘延寿为副,送冯夫人。冯夫人锦车持节,诏乌就屠诣长罗侯赤谷城,立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皆赐印绶。破羌将军不出塞,还。后乌就屠不尽归诸翎侯民众,汉复遣长罗侯将三校屯赤谷,因为分别其人民地界,大昆弥户六万馀,小昆弥户四万馀。然众心皆附小昆弥。
赏析:
此诗讲述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和交流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即西汉末年与乌孙国的一段复杂关系。从汉宣帝时期到汉哀帝年间,这段历史不仅见证了中国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汉朝在外交策略上的灵活应对。诗中通过描述汉朝与乌孙国的关系变化,展现了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诗中的“资治通鉴 · 汉纪十九”部分概述了汉宣帝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乌孙国政变。在这个事件中,乌孙国的右大将与其兄弟乌就屠之间产生了权力争夺,最终导致政变的发生。这一事件不仅影响了乌孙国的政治局势,也对中国与西域其他国家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诗中通过具体的历史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这一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影响。
诗中详细记述了汉朝如何处理这一事件。根据记载,汉朝派遣使者冯夫人前往乌孙国,试图劝说乌就屠放下抵抗,选择投降。冯夫人成功地说服了乌就屠,使汉朝避免了一场可能的战争。这一事件展示了汉朝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机智与果断。
诗中还提到了汉朝对乌孙国的其他政策调整。为了巩固与乌孙国的关系,汉朝还派出长罗侯率领的军队驻守在乌孙国的重要城市赤谷城,以此稳定局势、促进和平。这些政策调整体现了汉朝在维护国家安全和推动国际合作方面的决心和智慧。
这首诗通过对汉朝与乌孙国关系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智慧和勇气。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与西域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