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自宣帝时久典枢机,明习文法;帝即位多疾,以显久典事,中人无外党,精专可信任,遂委以政,事无小大,因显白决,贵幸倾朝,百僚皆敬事显。显为人巧慧习事,能深得人主微指,内深贼,持诡辩,以中伤人,忤恨睚眦,辄被以危法;亦与车骑将军高为表里,议论常独持故事,不从望之等。
望之等患苦许、史放纵,又疾恭、显擅权,建白以为:“中书政本,国家枢机,宜以通明公正处之。武帝游宴后庭,故用宦者,非古制也。宜罢中书宦官,应古不近刑人之义。”由是大与高、恭、显忤。上初即位,谦让,重改作,议久不定,出刘更生为宗正。
望之、堪数荐名儒、茂材以备谏官,会稽郑朋阴欲附望之,上书言车骑将军高遣客为奸利郡国,及言许、史弟子罪过。章视周堪,堪白:“令朋待诏金马门。”朋奏记望之曰:“今将军规抚,云若管、晏而休,遂行日昃,至周、召乃留乎?若管、晏而休,则下走将归延陵之皋,没齿而已矣。如将军兴周、召之遗业,亲日昊之兼听,则下走其庶几愿竭区区奉万分之一!”望之始见朋,接待以意;后知其倾邪,绝不与通。朋,楚士,怨恨,更求入许、史,推所言许、史事,曰:“皆周堪、刘更生教我;我关东人,何以知此!”于是侍中许章白见朋。朋出,扬言曰:“我见言前将军小过五,大罪一。”待诏华龙行污秽,欲入堪等,堪等不纳,亦与朋相结。
诗句: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自宣帝时久典枢机,明习文法;帝即位多疾,以显久典事,中人无外党,精专可信任,遂委以政,事无小大,因显白决,贵幸倾朝,百僚皆敬事显。
翻译:中书令和仆射石显,从宣帝时期就开始负责朝廷的大权,他们明晓法律,熟悉政务。皇帝登基后身体一直不好,因为石显长时间掌管政事,宫中没有其他党派,他精明能干,被皇帝信任。于是,皇帝把政事全部托付给他,不管大小事情都由他决定,因为他得到皇帝的信任,所以宫中的大臣们都非常尊重他。
关键词: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宣帝、政事、信任、百僚、贵幸、文法、帝即位、身体、百僚、贵幸、百僚敬事、中人无外党
接下来是第二句:望之等患苦许、史放纵,又疾恭、显擅权,建白以为:“中书政本,国家枢机,宜以通明公正处之。”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十八 · 汉纪二十
译文: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从宣帝时期开始就一直主持朝政,他们熟悉文法,明达通晓。皇帝即位后多病,认为石显长时间掌管政事,宫中没有外党,能够精专地处理国事,于是将政务委托给他,无论事情大小,都通过石显决断,石显受到宠幸倾覆了整个朝廷,百官都敬服石显。
关键词解释:
- 弘恭:中书令,负责管理皇宫内重要的文件和诏令。
- 石显:仆射,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特别是宫廷事务。
- 宣帝:指汉宣帝刘询,是西汉的一位皇帝。
- 中人:指宫中的人,这里特指宦官。
- 许、史:指东汉时期的权臣许伯和史丹。
- 管、晏: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如管仲和晏婴,他们的治理方式被视为典范。
- 周、召:古代两位杰出的贤臣周公和召公,他们的治国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赏析:
这首诗主要反映了汉朝时期宦官与权臣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诗中的“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是当时朝政的重要人物,他们掌握着国家的核心权力,对国家的政治走向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望之等”则是反对他们的大臣,他们主张应该公正无私地处理国家大事,反对宦官专权。整首诗通过描绘这些历史事件,展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复杂性,以及不同派别之间的斗争和妥协。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公正、廉洁的治国理念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