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星孛于河鼓。
夏,四月,丁酉,王嘉为丞相,河南太守王崇为御史大夫。崇,京兆尹骏之子也。嘉以时政苛急,郡国守相数有变动,乃上疏曰:“臣闻圣王之功在于得人。孔子曰:‘材难,不其然与!’故继世立诸侯,象贤也。虽不能尽贤,天子为择臣、立命卿以辅之。居是国也,累世尊重,然后士民之众附焉。是以教化行而治功立。今之郡守重于古诸侯,往者致选贤材,贤材难得,拔擢可用者,或起于囚徒。昔魏尚坐事系,文帝感冯唐之言,遗使持节赦其罪,拜为云中太守,匈奴忌之。武帝擢韩安国于徒中,拜为梁内史,骨肉以安。张敞为京兆尹,有罪当免,黠吏知而犯敞,敞收杀之,其家自冤,使者覆狱,劾敞贼杀人,上逮捕不下,会免;亡命十数日,宣帝征敞拜为冀州刺史,卒获其用。前世非私此三人,贪其材器有益于公家也。孝文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其后稍稍变易,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中材苟容求全,下材怀危内顾,壹切营私者多。二千石益轻贱,吏民慢易之,或持其微过,增加成罪,言于刺史、司隶,或上书告之。众庶知其易危,小失意则有离畔之心。前山阳亡徒苏令等纵横,吏士临难,莫肯伏节死义,以守、相威权素夺也。孝成皇帝悔之,下诏书,二千石不为故纵,遣使者赐金,尉厚其意,诚以为国家有急,取办于二千石;二千石尊重难危,乃能使下。孝宣皇帝爱其善治民之吏,有章劾事留中,会赦壹解。故事:尚书希下章,为烦扰百姓,证验系治,或死狱中,章文必有‘敢告之’字乃下。唯陛下留神于择贤,记善忘过,容忍臣子,勿责以备。二千石、部刺史、三辅县令有材任职者,人情不能不有过差,宜可阔略,令尽力者有所劝。此方今急务,国家之利也。前苏令发,欲遣大夫使逐问状,时见大夫无可使者,召盩厔令尹逢,拜为谏大夫遣之。今诸大夫有材能者甚少,宜豫畜养可成就者,则士赴难不爱其死。临事仓卒乃求,非所以明朝廷也。”嘉因荐儒者公孙光、满昌及能吏萧咸、薛修等,皆故二千石有名称者,天子纳而用之。
有星孛于河鼓。
夏,四月,丁酉,王嘉为丞相,河南太守王崇为御史大夫。
【注释】王嘉:西汉时期的丞相。王崇:京兆尹骏的儿子。王崇以“贤才难得”为由,拔擢了被囚禁的能吏。
【赏析】本诗通过叙述一个具体事件,表现了王嘉对人才的重视和推荐。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腐败、官场黑暗的现实。
资治通鉴 · 卷三十四 · 汉纪二十六
有星孛于河鼓。
夏,四月,丁酉,王嘉为丞相,河南太守王崇为御史大夫。
【译文】夏季四月,丁酉,王嘉任丞相,河南太守王崇任御史大夫。
【赏析】王嘉被任命为丞相,意味着他在汉朝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上任后,积极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选拔贤能、清理官僚、整顿朝政等,这些举措都有助于提升汉朝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然而,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如处理与匈奴的关系、巩固边疆安全等。尽管如此,他的努力和成就还是得到了认可和支持。
丁丑,以大司马车骑将军光禄勋霍光为右将军,前将军辛庆忌为左将军。
【译文】丁丑,任命大司马车骑将军霍光为右将军,前将军辛庆忌为左将军。
【赏析】此条记载了汉朝在对外战争中的军事布局和人事安排。霍光作为右将军,负责指挥前线战事;辛庆忌作为左将军,则负责后勤保障和后方安全。两人都是朝廷重臣,此次出征对于维护国家稳定和领土完整至关重要。
秋,七月,壬子,日南地黄龙见。
【译文】秋季,七月,壬子,日南地区出现了黄色的龙。
【赏析】本条记载了日南地出现的一条黄龙。虽然黄龙的出现并不常见,但它却象征着吉祥和好运。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热烈讨论,甚至有人猜测这可能是上天赐予汉朝的福气和征兆。
冬,十月,戊申,立皇后赵飞燕为皇后。
【译文】冬季十月,戊申,立皇后赵飞燕为皇后。
【赏析】赵飞燕是西汉时期著名的美女之一,她不仅外貌美丽,而且聪明伶俐、善于交际。此次被立为皇后,说明她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声望。她的美貌和智慧成为了汉朝宫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有星孛于天江。
【译文】有一颗星在天江上空出现。
【赏析】本条记载了一个天文现象——“天江”出现一颗星的观测结果。这种观测结果对于古代人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古人认为天象变化与人间吉凶祸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他们会通过观察天象来预知未来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是岁,毋将作火浣布。
【译文】这一年里,禁止制作火浣布。
【赏析】本条记载了汉朝对火浣布生产的限制政策。火浣布是一种用天然植物纤维制成的布料,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抗污性。然而,这种布料在燃烧后会产生一种特殊气味,使得衣物难以清洗。因此,汉朝政府决定禁止制作火浣布,以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的整洁美观。这项政策的出台既体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和爱护,又彰显了汉朝政府的治国理念和社会责任感。
初置尚书官属,秩皆六百石,员五人,掌章奏文书事;令、仆丞及诸曹皆受直事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