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一月,以廷尉岑彭为征南大将军。帝于大会中指王常谓群臣曰:“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即日,拜常为汉忠将军,使与岑彭率建义大将军硃祜等七将军讨邓奉、董。彭等先击堵乡,邓奉救之。硃祜军败,为奉所获。
铜马、青犊、尤来馀贼共立孙登为天子。登将乐玄杀登,以其众五万馀人降。
邓禹自冯愔叛后,威名稍损,又乏粮食,战数不利,归附者日益离散。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禹不能定。帝乃遣偏将军冯异代禹讨之,车驾送至河南,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以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将军今奉辞讨诸不轨,营保降者,遣其渠帅诣京师;散其小民,令就农桑;坏其营壁,无使复聚。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布威信,群盗多降。
诗句
- 冬,十一月,以廷尉岑彭为征南大将军。
- 这是描述历史事件发生的时序,即在冬季和十一月时任命岑彭为新的职位——征南大将军。
- 帝于大会中指王常谓群臣曰:“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
- 描述了皇帝在一次集会中对王常的称赞。王常被赞誉为忠诚的大臣,其家族成员支持和辅助了汉朝。
- 即日,拜常为汉忠将军,使与岑彭率建义大将军朱祜等七将军讨邓奉、董。
- 这里提到了对王常的任命及其后续的行动。王常被任命为汉忠将军,并被命令与岑彭一起领导一个由七个将军组成的团队来对抗邓奉和董。
- 彭等先击堵乡,邓奉救之。朱祜军败,为奉所获。
- 描述了彭等人首先攻击某个地方(堵乡),而邓奉则前来援助。然后朱祜的军队战败,被邓奉俘虏。
- 铜马、青犊、尤来馀贼共立孙登为天子。登将乐玄杀登,以其众五万馀人降。
- 描述了铜马、青犊和其他残余的叛乱者共同推举孙登作为他们的领袖,孙登被杀后,他的部队投降,约有五万人。
- 邓禹自冯愔叛后,威名稍损,又乏粮食,战数不利,归附者日益离散。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禹不能定。
- 描述了邓禹自从冯愔叛变之后,他的地位和威望开始下降,同时缺乏粮食和战斗能力。叛军赤眉和延岑正在三辅地区制造混乱,许多地方豪强都拥有自己的军队。这使得原本就不稳定局势的邓禹更加难以控制局面。
- 帝乃遣偏将军冯异代禹讨之,车驾送至河南,敕异曰:“…”
- 描述了最终皇帝派出偏将军冯异代替邓禹去平定叛乱。皇帝亲自送行到河南,并告诫冯异要确保和平解决冲突,让那些投降的人能够安全返回,并对小民进行农业指导。
译文
- 冬天,十一月,任命廷尉岑彭为征南大将军。皇帝在一次大型集会上称赞王常是忠诚的大臣,因为他帮助和支持了汉朝。
- 立即任命王常担任汉忠将军,命令他与岑彭一同率领建义大将军朱祜等七位将军一起前往攻打邓奉和董。
- 岑彭等人首先进攻堵乡,但邓奉前来救援。朱祜的军队战败,被邓奉俘虏。
- 铜马、青犊、尤来等残余叛乱者共同拥立孙登成为皇帝,孙登上场后不久就被乐玄杀害,其部下大约有五万人投降。
- 邓禹自从失去冯愔的支持后,威望开始下降,而且缺少粮食。他在战斗中屡次失败,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开始背离他。赤眉和延岑正在三辅地区造成严重的混乱,当地豪强们各自拥有自己的兵力。这使得原本就困难的局势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 皇帝派偏将军冯异替代邓禹前去平定叛乱,皇帝亲自把他送到河南,并嘱咐冯异要注意处理问题的方式,确保和平解决问题。对于那些投降的,要让他们安全返回;对于那些小民,要指导他们恢复农业生产。
- 战争不是简单的占领土地或屠城,而是要通过和平方式让人民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将领们虽然勇猛善战,但往往喜欢掠夺百姓。你能够指挥士兵,应当自我约束,避免让州县遭受困扰。
赏析
- 此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以及皇帝、将领们在面对叛乱时的决策和行动。
- 同时反映了当时政治、军事与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以及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和选择。
- 通过具体的事件和人物描写,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政治智慧和军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