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巳,立四亲庙于雒阳,祀父南顿君以上至春陵节候。
壬午,大赦。
闰月,乙巳,邓禹上大司徒、梁侯印绶;诏还梁侯印绶,以为右将军。冯异与赤眉约期会战,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少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之于崤底,降男女八万人。帝降玺书劳异曰:“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赤眉馀众东向宜阳。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赤眉忽遇大军,惊震不知所谓,乃遣刘恭乞降曰:“盆子将百万众降陛下,何以待之?”帝曰:“待汝以不死耳!”丙午,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馀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赤眉众尚十馀万人,帝令县厨皆赐食。明旦,大陈兵马临雒水,令盆子君臣列而观之。帝谓樊崇等曰:“得无悔降乎?朕今遣卿归营,勒兵鸣鼓相攻,决其胜负,不俗强相服也。”徐宣等叩头曰:“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不告众耳。今日得降,犹去虎口归慈母,诚欢诚喜,无所恨也!”帝曰:“卿所谓铁中铮铮,亻庸中佼佼者也。”戊申,还自宜阳。帝令樊崇等各与妻子居雒阳,赐之田宅。其后樊崇、逢安反,诛;杨音、徐宣卒于乡里。帝怜盆子,以为赵王郎中;后病失明,赐荥阳均输官地,使食其税终身。刘恭为更始报仇,杀谢禄,自系狱;帝赦不诛。

诗句释义与译文:

资治通鉴·卷四十一 汉纪第三十三:建武三年(丁亥,公元27年)春,正月,甲子,以冯异为征西大将军;大赦。闰月,乙巳,邓禹上大司徒、梁侯印绶;诏还梁侯印绶,以为右将军。冯异与赤眉约定会战,使壮士换装与赤眉同,伏于道侧。日暮时,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少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之于崤底,降男女八万人。帝降玺书劳异曰:“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赏析:

本诗出自《资治通鉴》,是关于光武皇帝刘秀的一段历史记载。诗中主要描述了刘秀在位期间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刘秀在建武三年(丁亥,公元27年)立四亲庙于雒阳,祀父南顿君以上至春陵节候。这是刘秀为了纪念祖先而立的祭祀场所,体现了他对祖先的尊重和敬仰。

诗中提到大赦。这反映了刘秀在政治上的宽容和仁爱。他希望通过赦免来减轻人民的负担,促进社会稳定。

邓禹上大司徒、梁侯印绶。这是邓禹辞去职务,被免去了职位。这表明了邓禹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和失落感。

冯异与赤眉约期会战。这是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通过这次行动,冯异成功地击败了赤眉军,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诗中提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句谚语。它表达了刘秀对于战争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失败的地方可以通过努力得到补偿,而不是放弃和沮丧。这种精神激励着人们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这首诗描绘了刘秀在位期间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展现了他的智慧、勇气和决心。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人们在困境中要勇敢地站起来,迎接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