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问赵熹以久长之计,熹请遣诸王就国。冬,上始遣鲁王兴、齐王石就国。是岁,帝舅寿张恭侯樊宏薨。宏为人谦柔畏慎,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所上便宜,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公朝访逮,不敢众对。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帝善其令,以书示百官,因曰:“今不顺寿张侯意,无以彰其德;且吾万岁之后,欲以为式。”
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八年(壬子,公元五二年)
春,正月,己巳,徙鲁王兴为北海王;以鲁益东海。帝以东海王强去就有礼,故优以大封,食二十九县,赐虎贲、旄头,设钟虡之乐,拟于乘舆。
夏,六月,丁卯,沛太后郭后薨。
资治通鉴 · 卷四十四 · 汉纪三十六
上问赵熹以久长之计,熹请遣诸王就国。冬,上始遣鲁王兴、齐王石就国。是岁,帝舅寿张恭侯樊宏薨。
樊宏为人谦柔畏慎,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所上便宜,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公朝访逮,不敢众对。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帝善其令,以书示百官,因曰:“今不顺寿张侯意,无以彰其德;且吾万岁之后,欲以为式。”
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八年(壬子,公元五二年)
春,正月,己巳,徙鲁王兴为北海王;以鲁益东海。帝以东海王强去就有礼,故优以大封,食二十九县,赐虎贲、旄头,设钟虡之乐,拟于乘舆。
夏,六月,丁卯,沛太后郭后薨。
赏析:
本节通过叙述皇帝询问赵熹关于长久之计的决策过程,以及最终派遣几位皇子前往地方就藩的事宜,展现了东汉时期帝王对于治理国家的一种深思熟虑的态度。赵熹的请求体现了对诸侯王分封制度的考量和尊重,而皇帝最终采纳这一建议,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智慧和对稳定大局的追求。
本节也提到了樊宏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政治、文化方面的成就。樊宏作为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和官员,他的生活作风和治国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对薄葬的主张和对子女的教育方法,都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道德教化的重视。
通过对沛太后郭后的逝世描述,本节展示了东汉晚期宫廷中的重要人物去世,以及这些事件在当时社会政治结构中的意义。郭后的去世不仅对个人家族有重大影响,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政治走向。
此节内容涉及了东汉时期的政治决策、历史人物的生平以及文化传统等多个方面,是理解这一时期历史变迁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全面地把握东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