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忠、王平辞引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建等辞未尝与忠、平相见。是时,上怒甚,吏皆惶恐,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无敢以情恕者。侍御史寒朗心伤其冤,试以建等物色,独问忠、平,而二人错愕不能对。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奸,专为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帝曰:“即如是,忠、平何故引之?”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帝曰:“即如是,何不早奏?”对曰:“臣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帝怒曰:“吏持两端!”促提下捶之。左右方引去,朗曰:“愿一言而死。”帝曰:“谁与共为章?”对曰:“臣独作之。”上曰:“何以不与三府议?”对曰:“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污染人。”上曰:“何故族灭?”对曰:“臣考事一年,不能穷尽奸状,反为罪人讼冤,故知当族灭,然臣所以言者,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臣见考囚在事者,咸共言妖恶大故,臣子所宜同疾,今出之不如入之,可无后责。是以考一连十,考十连百。又公卿朝会,陛下问以得失,皆长跪言:‘旧制,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恩,裁止于身,天下幸甚!’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悟陛下言者。臣今所陈,诚死无悔!”帝意解,诏遣朗出。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馀人。时天旱,即大雨。马后亦以楚狱多滥,乘间为帝言之,帝恻然感悟,夜起彷徨,由是多所降宥。
颜忠、王平引见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建等辞未尝与颜忠、王平相见。
译文:颜忠和王平引见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耿建等人说没有见过颜忠和王平。
注释:隧乡侯,封地在隧乡,所以叫隧乡侯。
释义:颜忠和王平向皇帝引见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这些人。耿建等人回答说没有见过颜忠和王平。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汉宣帝时期政治黑暗腐败的情况,颜忠和王平因为被冤屈而被迫引见了一些官员。这些官员都对颜忠和王平表示支持,但他们的行为却引起了皇帝的愤怒,因为他们并没有为颜忠和王平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侍御史寒郎则深感同情,他尝试通过了解耿建等人的性格和行为来判断他们的真实情况。但他发现耿建等人都是一些狡猾的人,他们只是为了颜忠和王平而诬陷他人,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地位。这种虚伪的行为让人感到十分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