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十六年(癸酉,公元七三年)
春,二月,遣肜与度辽将军吴棠将河东、西河羌、胡及南单于兵万一千骑出高阙塞,窦固、耿忠率酒泉、敦煌、张掖甲卒及卢水羌、胡万二千骑出酒泉塞,耿秉、秦彭率武威、陇西、天水募士及羌、胡万骑出张掖居延塞,骑都尉来苗、护乌桓校尉文穆将太原、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定襄郡兵及乌桓、鲜卑万一千骑出平城塞,伐北匈奴。窦固、耿忠至天山,击呼衍王,斩首千馀级;追至蒲类海,取伊吾卢地,置宜禾都尉,留吏士屯田伊吾卢城。耿秉、秦彭击匈林王,绝幕六百馀里,至三木楼山而还。来苗、文穆至匈河水上,虏皆奔走,无所获。祭肜与南匈奴左贤王信不相得,出高阙塞九百馀里,得小山,信妄言以为涿邪山,不见虏而还。肜与吴棠坐逗留畏懦,下狱,免。肜自恨无功,出狱数日,欧血死。临终,谓其子曰:“吾蒙国厚恩,奉使不称,身死诚惭恨,义不可以无功受赏。死后,若悉簿上所得物,身自诣兵屯,效死前行,以副吾心。”既卒,其子逢上疏,具陈遗言。帝雅重肜,方更任用,闻之,大惊,嗟叹良久。乌桓、鲜卑每朝贺京师,常过肜冢拜谒,仰天号泣。辽东吏民为立祠,四时奉祭焉。
诗句翻译:春,二月,遣肜与度辽将军吴棠将河东、西河羌胡及南单于兵万一千骑出高阙塞,窦固、耿忠率酒泉、敦煌、张掖甲卒及卢水羌、胡万二千骑出酒泉塞,耿秉、秦彭率武威、陇西、天水募士及羌、胡万骑出张掖居延塞,骑都尉来苗、护乌桓校尉文穆将太原、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定襄郡兵及乌桓鲜卑万一千骑出平城塞,伐北匈奴。
译文:
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十六年(癸酉,公元七三年)
春,二月,派赵萌和度辽将军吴棠率领河东、西河羌胡以及南单于的军队一万人一千骑兵从高阙塞出发,窦固和耿忠率领酒泉、敦煌、张掖的甲卒和卢水羌、胡一万二千骑兵从酒泉塞出发,耿秉和秦彭率领武威、陇西、天水招募的士兵和羌、胡一万骑兵从张掖居延塞出发,骑都尉来苗和护乌桓校尉文穆率领太原、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定襄郡的士兵和乌桓鲜卑一万一千骑兵从平城塞出发,讨伐北方匈奴。窦固和耿忠到达天山,击败呼衍王,斩杀一千多人;追击到蒲类海,夺取伊吾卢地,设立宜禾都尉,留下官兵在伊吾卢城屯田。耿秉和秦彭袭击匈林王,隔绝了六百多里,到达三木楼山后返回。来苗和文穆抵达匈河水上,敌军都逃跑了,没有收获。祭肜与南匈奴左贤王信不和,出高阙塞九百多里,找到一座小山,信妄言以为涿邪山,没有见到敌人就返回。赵萌和吴棠因为逗留畏懦而被下狱,被免去官职。赵萌后悔自己没有立功,从狱中出来几天后,呕血而死。临终前,他对儿子说:“我蒙受国家的厚恩,奉命出使未能胜任,身死确实惭愧和悔恨,义不可以无功而接受赏赐。死后,如果能详细列出我所得到的财物,亲自前往兵营,效命前行,以符合我的心意。”去世后,他的儿子逢上书,陈述了他的遗言。天子很重视赵萌,正在重新任用他,听说这件事后,大为惊叹,叹息很久。乌桓、鲜卑每当朝贺京师时,常常经过赵萌的坟墓参拜,仰天号泣。辽东的吏民为立祠庙,四季奉祭。
赏析:
《史记·卷四十五 汉纪三十七》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该篇主要描述了汉显宗孝明帝时期的一些事件,包括赵萌的出征和他在战争中的表现以及他对国家的忠诚。通过对赵萌的描写,展现了汉代边疆战事的紧张局势和边防将领的英勇无畏。
诗中“资治通鉴”一词指的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著名的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等编纂。这部书记录了从周朝初年到五代时期的1362年的历史,对中国历史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之一,包含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500多年来的305首诗歌。这些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关雎》、《采薇》和《窈窕淑女》等作品广为人知,成为经典之作。本诗节选自《诗经》,通过赵萌的出征描绘了当时的战争场景和将士们的精神风貌。
在《诗经》中的其他诗句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则以其优美的意境和韵律深受读者喜爱。这些诗句不仅反映了古人的生活和情感,也体现了他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
本诗中的“白话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栏目提供了大量诗词译文,展示了语言转换之美。这些翻译版本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含义和表达方式。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诗词翻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