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十三年(庚午,公元七零年)
夏,四月,汴渠成;河、汴分流,复其旧迹。辛乙,帝行幸荥阳,巡行河渠,遂渡河,登太行,幸上党;壬寅,还宫。
冬,十月,壬辰晦,日有食之。
楚王英与方士作金龟、玉鹤,刻文字为符瑞。男子燕广告英与渔阳王平、颜忠等造作图书,有逆谋;事下案验。有司奏“英大逆不道,请诛之。”帝以亲亲不忍。十一月,废英,徙丹杨泾县,赐汤沐邑五百户;男女为侯、主者,食邑如故;许太后勿上玺绶,留住楚宫。先是有私以英谋告司徒虞延者,延以英籓戚至亲,不然其言。及英事觉,诏书切让延。
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十四年(辛未,公元七一年)
春,三月,甲戌,延自杀。以太常周泽行司徒事;顷之,复为太常。夏,四月,丁巳,以巨鹿太守南阳邢穆为司徒。
资治通鉴 · 卷四十五 · 汉纪三十七
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十三年(庚午,公元七零年)
夏,四月,汴渠成;河、汴分流,复其旧迹。辛乙,帝行幸荥阳,巡行河渠,遂渡河,登太行,幸上党;壬寅,还宫。
冬,十月,壬辰晦,日有食之。
楚王英与方士作金龟、玉鹤,刻文字为符瑞。男子燕广告英与渔阳王平、颜忠等造作图书,有逆谋;事下案验。有司奏“英大逆不道,请诛之。”帝以亲亲不忍。十一月,废英,徙丹杨泾县,赐汤沐邑五百户;男女为侯、主者,食邑如故;许太后勿上玺绶,留住楚宫。
此前已有私以英谋告司徒虞延者,虞延因英是藩戚至亲,未肯采纳其言。及英事发,诏书切让虞延。
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十四年(辛未,公元七一年)
春,三月,甲戌,延自杀。以太常周泽行司徒事;顷之,复为太常。夏,四月,丁巳,以巨鹿太守南阳邢穆为司徒。
译文:
在这一年里,显宗孝明皇帝下诏令修建汴渠成功。汴渠和黄河分开流经,恢复了原有的水道。辛巳这一天,皇帝出行来到荥阳,巡视了河渠工程,然后渡过黄河,登上太行山,前往上党郡。壬寅这一天,返回宫中。
冬季,十月的最后一天,太阳发生了日食现象。
楚王刘英与方士们一起制作了金龟和玉鹤,刻写上吉祥的文字作为符瑞。男子燕广告述刘英与渔阳王平以及颜忠等人一同伪造图书,意图不轨。此事被查办后,有关部门上奏皇帝说刘英犯下了严重的大逆不道之罪,请求将刘英处死。由于考虑到他是皇亲国戚,皇帝不忍心这样做。于是在十一月,废黜刘英的爵位并迁往丹杨泾县居住,赏赐给他汤沐邑五百户;他的儿子和女儿被封为侯或主,食邑与之前相同。同时,皇后许氏也保留她的玺印和绶带,留在楚宫里。之前有人将刘英的密谋秘密告诉了司徒虞延,但由于刘英是皇室宗亲,虞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到了刘英的事情败露之后,皇帝的诏书严厉指责虞延。
赏析:
此诗记载了东汉时期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十三年的事件。这一年中,主要围绕着政治斗争和地方水利工程的建设展开。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朝廷的内忧外患和朝政的动荡不安。
在永平十三年的夏天,汴渠成功建成,这是一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水利工程。河水与汴水的分流,不仅解决了北方地区的水利问题,也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同时,这一事件也为后来的治理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同年的冬天,发生了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楚王刘英因为与方士合谋伪造图书而被揭发,最终被废免并流放至丹杨泾县。此事引起了朝内外极大的震动和不安。一方面暴露了朝廷内部存在的腐败和不公正现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权力滥用和不道德行为的普遍反感和批评。
在永平十四年的春天,虞延因为未能阻止刘英的罪行而遭到责难。这表明了当时朝廷在处理政治问题时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同时,这也反映出了东汉时期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