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乙未,会稽山崩。
九月,庚申,以窦宪为大将军,中郎将刘尚为车骑将军,封宪武阳侯,食邑二万户;宪固辞封爵,诏许之。旧,大将军位在三公下,至是,诏宪位次太傅下、三公上;长史、司马秩中二千石。封耿秉为美阳侯。窦氏兄弟骄纵,而执金吾景尤甚,奴客缇骑强夺人财货,篡取罪人,妻略妇女。商贾闭塞,如避寇仇。又擅发缘边诸郡突骑有才力者,有司莫敢举奏,袁安劾景“擅发边兵,惊惑吏民;二千石不待符信而辄承景檄,当伏显诛。”又奏“司隶校尉河南尹阿附贵戚,不举劾,请免官案罪。”并寝不报。驸马都尉瑰,独好经书,节约自修。
尚书何敞上封事曰:“昔郑武姜之幸叔段,卫庄公之宠州吁,爱而不教,终至凶戾。由是观之,爱子若此,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伏见大将军宪,始遭大忧,公卿比奏,欲令典干国事。宪深执谦退,固辞盛位,恳恳勤勤,言之深至,天下闻之,莫不悦喜。今逾年未几,大礼未终,卒然中改,兄弟专朝,宪秉三军之重,笃、景总宫卫之权,而虐用百姓,奢侈僭逼,诛戳无罪,肆心自快。今者论议讻讻,咸谓叔段、州吁复生于汉。臣观公卿怀持两端,不肯极言者,以为宪等若有匪懈之志,则已受吉甫褒申伯之功;如宪等陷于罪辜,则自取陈平、周勃顺吕后之权,终不以宪等吉凶为忧也!臣敞区区诚欲计策两安,绝其绵绵,塞其涓涓,上不欲令皇太后损文母之号、陛下有誓泉之讥,下使宪等得长保其福祐也。驸马都尉瑰,比请退身,愿抑家权,可与参谋,听顺其意,诚宗庙至计,窦氏之福!”时济南王康尊贵骄甚,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康有违失,敞辄谏争,康虽不能从,然素敬重敞,无所嫌牾焉。
翻译:秋,七月,乙未日,会稽山发生大崩塌。
译文:In the autumn, on the seventh day of the seventh month, there was a great collapse at Hui Jia Mountain.
解析:这句话描述了中国历史上某个时期(即东汉时期)的自然灾害情况。具体来说,它记录了发生在会稽山的一次大规模山体滑坡事件。”乙未日”是指农历的一个日期,而”大崩塌”意味着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山体滑坡或山崩。根据历史资料,这次崩塌导致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无力感及其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赏析:
- 该句通过简洁的表述传达了一个重大的自然灾害事件,突出显示了古代社会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反应与应对措施。
- 使用“会稽山”作为事件的地点,不仅指明了事件发生的具体位置,也暗示了当时人们对于地理位置的熟悉程度以及对该地区的关注。
- “秋,七月,乙未”明确指出了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有助于读者构建起一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背景。
- 整个句子的结构紧凑,通过时间、地点和事件的描述,使得读者能够迅速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