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宗孝章皇帝下永元三年(辛卯,公元九一年)
春,正月,甲子,帝用曹褒新礼,加元服;擢褒监羽林左骑。
窦宪以北匈奴微弱,欲遂灭之,二月,遣左校尉耿夔、司马任尚出居延塞,围北单于于金微山,大破之,获其母阏氏、名王以下五千馀级,北单于逃走,不知所在,出塞五千馀里而还,自汉出师所未尝至也。封夔为粟邑侯。
窦宪既立大功,威名益盛,以耿夔、任尚等为爪牙,邓叠、郭璜为心腹,班固、傅毅之徒典文章,刺史、守、令,多出其门,竞赋敛吏民,共为赂遗。司徒袁安、司空任隗举奏诸二千石并所连及,贬秩免官者四十馀人,窦氏大恨;但安、隗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尚书仆射乐恢,刺举无所回避,宪等疾之。恢上疏曰:“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四舅可长保爵土之荣,皇太后永无惭负宗庙之忧,诚策之上者也。”书奏,不省。恢称疾乞骸骨,归长陵;宪风厉州郡,迫胁恢饮药死。于是朝臣震慑,望风承旨,无敢违者。袁安以天子幼弱,外戚擅权,每朝会进见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喑呜流涕;自天子及大臣,皆恃赖之。
资治通鉴·卷四十七·汉纪三十九
肃宗孝章皇帝下永元三年(辛卯,公元九一年)
春,正月,甲子,帝用曹褒新礼,加元服;擢褒监羽林左骑。窦宪以北匈奴微弱,欲遂灭之,二月,遣左校尉耿夔、司马任尚出居延塞,围北单于于金微山,大破之,获其母阏氏、名王以下五千馀级,北单于逃走,不知所在,出塞五千馀里而还,自汉出师所未尝至也。封夔为粟邑侯。
窦宪既立大功,威名益盛,以耿夔、任尚等为爪牙,邓叠、郭璜为心腹,班固、傅毅之徒典文章,刺史、守、令,多出其门,竞赋敛吏民,共为赂遗。司徒袁安、司空任隗举奏诸二千石并所连及,贬秩免官者四十馀人,窦氏大恨;但安、隗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尚书仆射乐恢,刺举无所回避,宪等疾之。恢上疏曰:“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四舅可长保爵土之荣,皇太后永无惭负宗庙之忧,诚策之上者也。”书奏,不省。恢称疾乞骸骨,归长陵;宪风厉州郡,迫胁恢饮药死。于是朝臣震慑,望风承旨,无敢违者。袁安以天子幼弱,外戚擅权,每朝会进见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喑呜流涕;自天子及大臣,皆恃赖之。
翻译:
资治通鉴·卷四十七·汉纪三十九
汉肃宗孝章皇帝下 永元三年 (辛卯,公元九一年)
春季,正月,甲子日,皇帝开始遵循曹褒的新礼仪,正式成年;提升曹褒为监羽林左骑。窦宪认为北匈奴势力薄弱,想要趁机灭亡他们,二月,派左校尉耿夔、司马任尚从居延塞出发,包围北匈奴单于在金微山的营地,将其击溃,俘获北匈奴单于的母亲和一些名王以下五千多人。北匈奴单于逃走,不知所在,他们走出了长达五千里的边关,这是汉朝以来前所未有的。因此被封为粟邑侯。
窦宪因为已经建立了巨大的功绩,威望日益上升,任命耿夔、任尚等人作为自己的亲信,邓叠、郭璜作为心腹,由班固、傅毅等人撰写文章,许多刺史、太守、县令都出自他们的门下,争相搜刮吏民财物,一起作为礼物送给窦家。司徒袁安、司空任隗上奏指出了其他二千石官员以及这些人的亲属中牵连到的四十多人,将他们贬降官职或免职,窦氏大为震怒;但是袁安、任隗一向品行高尚,也没有因此而对他们造成伤害。尚书仆射乐恢,他提出批评毫无回避之心,但窦宪等却十分痛恨他。乐恢呈上奏疏说:“陛下正值青春年华,继承祖辈的大业,各位舅舅不应该干预皇室事务,以免被天下人所指责。当前形势下,应该以上对国家有利的方式来处理事情,下则谦虚自守。四舅舅能够长久保全他们的爵位和土地的荣耀,皇太后永远没有对不起祖宗宗庙的忧虑,这确实是最好的策略。”奏疏呈上后,没有得到批准。乐恢称病请求退休回乡,窦宪胁迫他服药自杀。于是朝廷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惧,没有人敢于违背他的意愿。袁安由于担心皇帝年幼弱小,外戚专权,每次朝会和接见公卿时,都流泪不止;从皇帝到大臣们,都依靠着他。
赏析:
《资治通鉴》是一部记录中国历代重要历史事件、人物传记的史书。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四十七·汉纪三十九》,主要叙述了东汉孝章皇帝下永元三年(辛卯,公元91年),窦宪及其家族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文章描述了皇帝采用曹褒的新礼仪并正式成年的过程。接着提到窦宪为了削弱北匈奴力量而派遣耿夔和任尚出征的战役。这一部分展现了窦宪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文章详述了袁安和袁隗在朝廷中的重要影响力,他们多次上奏反对窦宪的行为。然而,尽管袁安有很高的威望和道德操守,仍然无法阻止窦宪的野心。这一情节反映了当时官场中的腐败和政治斗争。
文章描述了乐恢因直言不讳而被窦宪逼迫致死的事件。这反映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腐败现象。同时,这也揭示了窦宪家族的强大势力和他们对朝廷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