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桓皇帝上之上
孝质皇帝建和元年(丁亥,公元一四七年)
春,正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戊午,赦天下。
三月,龙见谯。
夏,四月,庚寅,京师地震。
立阜陵王代兄勃遒亭侯便为阜陵王。
六月,太尉胡广罢。光禄勋杜乔为太尉。自李固之废,内外丧气,群臣侧足而立,唯乔正色无所回桡,由是朝野皆倚望焉。
秋,七月,渤海孝王鸿薨,无子;太后立帝弟蠡吾侯悝为渤海王,以奉鸿祀。
诏以定策功,益封梁冀万三千户,封冀弟不疑为颍阳侯,蒙为西平侯,冀子胤为襄邑侯,胡广为安乐侯,赵戒为厨亭侯,袁汤为安国侯。又封中常侍刘广等皆为列侯。杜乔谏曰:“古之明君,皆以用贤、赏罚为务。失国之主,其朝岂无贞干之臣,典诰之篇哉?患得贤不用其谋,韬书不施其教,闻善不信其义,听谗不审其理也。陛下自籓臣即位,天人属心,不急忠贤之礼而先左右之封,梁氏一门,宦者微孽,并带无功之绂,裂劳臣之土,其为乖滥,胡可胜言!夫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故陈资斧而人靡畏,班爵位而物无劝。苟遂斯道,岂伊伤政为乱而已,丧身亡国,可不慎哉!”书奏,不省。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三 · 汉纪四十五”
  • 注释: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记载了从黄帝时代至三国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历史。
  • 译文: 这是资治通鉴的目录,记录了从东汉建武元年到汉桓帝建和元年的史事。
  1. “孝质皇帝建和元年(丁亥,公元一四七年)”
  • 注释: 孝质皇帝是汉桓帝的庙号,建和元年是这一年的年号,丁亥是该年的干支。
  • 译文: 孝质皇帝建和元年(公元一四七年),在丁亥这一天发生了日食。
  1. “春,正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 注释: 辛亥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日食通常指太阳完全遮挡月亮的现象。
  • 译文: 春季,正月初一,发生了日食。
  1. “戊午,赦天下。”
  • 注释: 戊午是农历二月二十五日,这一天皇帝下令大赦天下。
  • 译文: 二月二十五日,皇帝宣布赦免全国。
  1. “三月,龙见谯。”
  • 注释: 谯即今安徽亳州,此处提到龙出现在谯县。
  • 译文: 三月,龙出现在谯县。
  1. “夏,四月,庚寅,京师地震。”
  • 注释: 京城洛阳在夏季时发生地震。
  • 译文: 夏季,四月二十一日,洛阳地区发生地震。
  1. “立阜陵王代兄勃遒亭侯便为阜陵王。”
  • 注释: 阜陵王是刘防的谥号,勃遒亭侯是他的爵位。
  • 译文: 任命阜陵王刘防代替其兄勃遒亭侯便成为阜陵王。
  1. “六月,太尉胡广罢。光禄勋杜乔为太尉。自李固之废,内外丧气,群臣侧足而立,唯乔正色无所回桡,由是朝野皆倚望焉。”
  • 注释: 李固因直言进谏被废黜,此后朝廷内外士气低落。胡广、杜乔相继辞去太尉职务,朝野都对两人寄予厚望。
  • 译文: 六月份,胡广辞去太尉职位;杜乔接任太尉。自从李固被废后,朝廷内外都感到沮丧和失望,只有杜乔能够保持坚定的态度,因此得到了朝野上下的普遍期待和支持。
  1. “秋,七月,渤海孝王鸿薨,无子;太后立帝弟蠡吾侯悝为渤海王,以奉鸿祀。”
  • 注释: 渤海孝王刘鸿去世,没有子嗣。太后立帝弟刘悝为渤海王,继承刘鸿的祭祀。
  • 译文: 秋季,七月,渤海孝王刘鸿去世,没有子嗣;太后立帝弟刘悝为渤海王,继承刘鸿的祭祀。
  1. “诏以定策功,益封梁冀万三千户,封冀弟不疑为颍阳侯,蒙为西平侯,冀子胤为襄邑侯,胡广为安乐侯,赵戒为厨亭侯,袁汤为安国侯。又封中常侍刘广等皆为列侯。杜乔谏曰:“古之明君,皆以用贤、赏罚为务。失国之主,其朝岂无贞干之臣,典诰之篇哉?患得贤不用其谋,韬书不施其教,闻善不信其义,听谗不审其理也。陛下自籓臣即位,天人属心,不急忠贤之礼而先左右之封,梁氏一门,宦者微孽,并带无功之绂,裂劳臣之土,其为乖滥,胡可胜言!夫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故陈资斧而人靡畏,班爵位而物无劝。苟遂斯道,岂伊伤政为乱而已,丧身亡国,可不慎哉!”书奏,不省。”
  • 注释: 诏令因为制定策略的功劳而增加梁冀一万三千户的封地,同时封梁冀的弟弟梁不疑为颍阳侯,梁蒙为西平侯,梁冀的儿子梁胤为襄邑侯,梁胡广为安乐侯,赵戒为厨亭侯,袁汤为安国侯。另外还封中常侍刘广等人为列侯。杜乔劝谏说:“古时的明君都是重视使用贤才、赏赐和惩罚。失去国家的君主,他的朝廷难道没有忠诚能干的大臣、典章诰命吗?担心得到贤才却不重用他们的谋略,不听善言而不实行教诲,听到好话不信其真实含义,听取谗言而不审慎其真伪原因。陛下作为藩王即位,天人之心都归附于您,却不急于奖赏忠贤之人,反而首先给身边的亲信封官加赏,梁氏一门,宦官微薄的地位,一起带有无功的封号,裂开忠诚大臣的土地。这种做法极其错误,怎么能不慎重呢?有了功劳却不加奖赏,行善的人失去了他的期望;邪恶的人不加以斥责,作恶的人得以肆意妄为。所以陈列兵器而人们不畏惧,颁布爵位而物没有人效仿。如果继续这样做的话,岂只是伤政乱而已,丧失国家和生命,我们怎能不注意呢?”杜乔的奏书呈上,但皇帝没有过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