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乃征规还,拜议郎,论功当封;而中常侍徐璜、左忄官欲从求货,数遣宾客就问功状,规终不答。璜等忿怒,陷以前事,下之于吏。官属欲赋敛请谢,规誓而不听,遂以馀寇不绝,坐系廷尉,论输左校。诸公及太学生张凤等三百馀人诣阙讼之,会赦,归家。
孝桓皇帝上之下延熹六年(癸卯,公元一六三年)
春,二月,戊午,司徒种暠薨。
三月,戊戌,赦天下。
以卫尉颍川许栩为司徒。
夏,四月,辛亥,康陵东署火。
五月,鲜卑寇辽东属国。
秋,七月,甲申,平陵园寝火。
桂阳贼李研等寇郡界,武陵蛮复反。太守陈奉讨平之。宦官素恶冯绲,八月,绲坐军还盗贼复发,免。
冬,十月,丙辰,上校猎广成,遂幸函谷关、上林苑。光禄勋陈蕃上疏谏曰:“安平之时,游畋宜有节,况今有三空之厄哉!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加之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岂宜扬旗曜武,骋心舆马之观乎!又前秋多雨,民始种麦,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书奏,不纳。
【诗句】:
帝乃征规还,拜议郎,论功当封;而中常侍徐璜、左忄官欲从求货,数遣宾客就问功状,规终不答。
【译文】:
皇帝于是征召王规回来,任命他为议郎,讨论功劳应当封赏;但是中常侍徐璜、左忄官想要通过请求财物来巴结他,多次派宾客去询问功劳,王规始终不回答。
【关键词】:
征召:皇帝下令召回某人。
议郎:古代官职名,是皇帝顾问和参谋的官员。
论功:根据功劳来决定是否给予奖赏。
当封:应当得到封赏。
数遣:多次派遣。
宾客:指随从的人或使者。
间:询问的意思。
终不答:最终没有回答。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汉桓帝时期王规被征召回来任职,但受到宦官徐璜和左忄官的排挤和诬陷,最终因为不回答他们的提问而被陷害的事情。诗人通过对王规的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的现象,表达了对王规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同时,诗中也展现了王规坚持正义、不畏强权的精神风貌,以及他对人民的关怀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