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州吏民守阙为前护羌校尉段颎讼冤者甚众,会滇那等诸种羌益炽,凉州几亡,乃复以颎为护羌校尉。
尚书硃穆疾宦官恣横,上疏曰:“按汉故事,中常侍参选士人,建武以后,乃悉用宦者。自延平以来,浸益贵盛,假貂珰之饰,处常伯之任,天朝政事,一更其手。权倾海内,宠贵无极,子弟亲戚,并荷荣任。放滥骄溢,莫能禁御,穷破天下,空竭小民。愚臣以为可悉罢省,遵复往初,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即兆庶黎萌,蒙被圣化矣!”帝不纳。后穆因进见,复口陈曰:“臣闻汉家旧典,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书事;黄门侍郎一人,传发书奏;皆用姓族。自和熹太后以女主称制,不接公卿,乃以阉人为常侍,小黄门通命两宫。自此以来,权倾人主,穷困天下,宜皆罢遣,博选耆儒宿德,与参政事。”帝怒,不应。穆伏不肯起,左右传“出!”良久,乃趋而去。自此中官数因事称诏诋毁之。穆素刚,不得意,居无几,愤懑发疽卒。
资治通鉴 · 卷五十四 · 汉纪四十六
西州吏民守阙为前护羌校尉段颎讼冤者甚众,会滇那等诸种羌益炽,凉州几亡,乃复以颎为护羌校尉。
尚书朱穆疾宦官恣横,上疏曰:“按汉故事,中常侍参选士人,建武以后,乃悉用宦者。自延平以来,浸益贵盛,假貂珰之饰,处常伯之任,天朝政事,一更其手。权倾海内,宠贵无极,子弟亲戚,并荷荣任。放滥骄溢,莫能禁御,穷破天下,空竭小民。愚臣以为可悉罢省,遵复往初,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即兆庶黎萌,蒙被圣化矣!”帝不纳。后穆因进见,复口陈曰:“臣闻汉家旧典,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书事;黄门侍郎一人,传发书奏;皆用姓族。自和熹太后以女主称制,不接公卿,乃以阉人为常侍,小黄门通命两宫。自此以来,权倾人主,穷困天下,宜皆罢遣,博选耆儒宿德,与参政事。”帝怒,不应。穆伏不肯起,左右传“出!”良久,乃趋而去。自此中官数因事称诏诋毁之。穆素刚,不得意,居无几,愤懑发疽卒。
译文:
西州官吏百姓们去朝廷门前为前护羌校尉段颎鸣冤的人很多,正好滇那等许多种羌人更加强大嚣张,凉州几乎要灭亡了,于是又让段颎担任护羌校尉。
尚书朱穆痛恨宦官专横跋扈,上书说:“按照汉朝的旧规矩,中常侍是选拔士人的官员之一,建武以后,就全部使用宦者了。自从延平年间开始,宦官越来越尊贵,他们戴着象征权力的貂帽,担任重要的职务,皇帝处理国家大事,都是宦官一手操纵。他们权势极大,宠信无限,他们的子弟亲戚都得到了荣耀的官职。放纵傲慢骄横,没有人能够禁止制止,把天下搞得贫穷破产,耗尽了老百姓的血汗钱。我认为应该把他们全都罢免,恢复以前的做法,挑选出海内清廉敦厚的人才来担任朝政要职,让他们来辅佐皇帝,这样天下就会太平昌盛了。”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后来朱穆趁机向皇上建议说:“臣听说汉朝的旧规矩是设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个人,负责管理尚书事务;黄门侍郎一个人,负责传送发布文书和命令;都是选用有名望的家庭出身的人才。自从和熹皇后以女皇帝的身份执政以来,不再接见公卿大臣,而专门任用阉人为常侍和小黄门,传达两宫的命令。从此以后,他们的权力超过君主,给天下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应该将他们都罢免,广泛地选择那些年高德劭、品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才来担任朝廷的重要职务。”皇帝生气,没有回答。朱穆跪在地上不肯起来,身边的人喊道“出去”,许久之后才退下。从此宦官多次借机在皇上面前说朱穆的坏话。朱穆性情刚强直率,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在朝廷中没有多长时间,因为心中郁郁不得志,便得了病,最后死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