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博学,善谈论。初游雒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膺与相见,曰:“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膺唯与泰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周游郡国。茅容,年四十馀,耕于野,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泰见而异之,因请寓宿。旦日,容杀鸡为馔,泰谓为己设;容分半食母,馀半庋置,自以草蔬与客同饭。泰曰:“卿贤哉远矣!郭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旅,而卿如此,乃我友也。”起,对之揖,劝令从学,卒为盛德。巨鹿孟敏,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泰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泰以为有分决,与之言,知其德性,因劝令游学,遂知名当世。陈留申屠蟠,家贫,佣为漆工;鄢陵庾乘,少给事县廷为门士;泰见而奇之,其后皆为名士。自馀或出于屠沽、卒伍,因泰奖进成名者甚众。
泰博学,善谈论。初游洛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膺与相见,曰:“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膺唯与泰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注释译文:
- 郭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他初次游历到洛阳时,当时的人还不认识他。然而,陈留的符融一眼便觉得他与众不同,并向河南尹李膺推荐郭泰。李膺与郭泰见面后,称赞郭泰说:“我见过的士人很多,没有赶上郭林宗的。他的聪智和见识、高尚和精深都是无与伦比的。”于是两人结为好友,郭泰的名声迅速在京师传开。
赏析:
- 这首诗描述了郭泰初至洛阳时的情景。由于初到异地,郭泰并未立即获得认可,但陈留符融却一眼就看出了他的不凡之处。这种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人才的认可显示了符融的独到眼光。
- 随后,郭泰被介绍给了河南尹李膺,这位官员对他的评价非常高,认为郭泰是当今罕见的杰出人物。李膺的这种评价不仅代表了个人的认可,也象征着郭泰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力和认可度。
- 诗中的“衣冠诸儒”指的是当地的学者和官员。他们对于郭泰的高度评价和热情欢迎,进一步证明了郭泰作为一位学者和思想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这些学者的支持和推崇也是郭泰得以成名的重要因素之一。
- 最后,诗中提到郭泰的名声很快就在京师传开。这表明郭泰不仅在当地受到欢迎,更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名声迅速传播,使得他在士人中的地位更加显赫。
这首诗通过描绘郭泰的初到洛阳及其后续的发展,展示了郭泰作为一个杰出人士的形象和他的影响力。这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智慧和才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优秀人才的认可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