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之死也,左中郎将高阳侯蔡邕在王允坐,闻之惊叹。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亡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疾,而怀其私遇,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邕谢曰:“身虽不忠,古今大义,耳所厌闻,口所常玩,岂当背国而向卓也!愿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马日磾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而所坐至微。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戎马在郊,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日磾退而告人曰:“王公其无后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邕遂死狱中。
【诗句】:
卓之死也,左中郎将高阳侯蔡邕在王允坐,闻之惊叹。
【译文】:
董卓死后,左中郎将高阳侯蔡邕正在王允的座位上,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震惊。
【注释】:
- 卓之死也:指董卓去世的事情。
- 左中郎将高阳侯蔡邕:汉朝官员蔡邕担任左中郎将的高阳侯职位。
- 王允坐:王允坐在座位上。
- 闻之惊叹:听到董卓去世的消息后感到非常震惊。
【赏析】:
此诗描述了蔡邕在得知董卓去世的消息后,感到非常震惊,并因此被王允斥退的故事。这首诗反映了蔡邕忠诚于汉朝,对董卓的行为感到愤怒和失望,同时也展现了他在困境中的坚持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