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以征西将军皇甫嵩为车骑将军。
初,吕布劝王允尽杀董卓部曲,允曰:“此辈无罪,不可。”布欲以卓财物班赐公卿、将校,允又不从。允素以剑客遇布,布负其功劳,多自夸伐,既失意望,渐不相平。允性刚稜疾恶,初惧董卓,故折节下之。卓既歼灭,自谓无复患难,颇自骄傲,以是群下不甚附之。允始与士孙瑞议,特下诏赦卓部曲,既而疑曰:“部曲从其主耳。今若名之恶逆而赦之,恐适使深自疑,非所以安之也。”乃止。又议悉罢其军,或说允曰:“凉州人素惮袁氏而畏关东,今若一旦解兵开关,必人人自危。可以皇甫义真为将军,就领其众,因使留陕以安抚之。”允曰:“不然。关东举义兵者,皆吾徒也。今若距险屯陕,虽安凉州,而疑关东之心,不可也。”
资治通鉴 · 卷六十 · 汉纪五十二
五月,以征西将军皇甫嵩为车骑将军。
初,吕布劝王允尽杀董卓部曲,允曰:“此辈无罪,不可。”布欲以卓财物班赐公卿、将校,允又不从。允素以剑客遇布,布负其功劳,多自夸伐,既失意望,渐不相平。允性刚棱疾恶,初惧董卓,故折节下之。卓既歼灭,自谓无复患难,颇自骄傲,以是群下不甚附之。允始与士孙瑞议,特下诏赦卓部曲,既而疑曰:“部曲从其主耳。今若名之恶逆而赦之,恐适使深自疑,非所以安之也。”乃止。又议悉罢其军,或说允曰:“凉州人素惮袁氏而畏关东,今若一旦解兵开关,必人人自危。可以皇甫义真为将军,就领其众,因使留陕以安抚之。”允曰:“不然。关东举义兵者,皆吾徒也。今若距险屯陕,虽安凉州,而疑关东之心,不可也。”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汉末战乱时期的政治斗争和人物性格。诗中描述了一个名叫“允”的人物,他试图通过赦免董卓的部曲来安抚他们,但最终因为担心这些人会因此产生怀疑而放弃了这个计划。此外,诗中还提到了另一个人物吕布,他曾经劝说王允杀掉董卓的部下,但后来因为自己的功劳而感到自负,并逐渐与王允产生了分歧。
在诗中,“资治通鉴·卷六十·汉纪五十二”、“五月”、“车骑将军”、“皇甫嵩”和“董卓”等词汇都是关键信息点。这些词语有助于理解诗中的主要内容和背景。例如,“资治通鉴·卷六十·汉纪五十二”表明这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五月”则是指事件发生的时间;“车骑将军”是当时的一种官职名称;“皇甫嵩”则是当时的一位将领;“董卓”则是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
在解读这首古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准确理解诗句的含义;其次,要注意诗歌的结构;最后,要注意诗歌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通过对这些要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所表达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