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众评曰:允于曹公未成君臣;母至亲也,于义应去。卫公子开方仕齐,积年不返,管仲以为不怀其亲,安能爱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允宜先救至亲。徐庶母为曹公所得,刘备遣庶归北,欲为天下者恕人子之情也;曹公亦宜遣允。
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颍川枣祗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卒完三城以待操。操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表昱为东平相,屯范。吕布攻鄄城不能下,西屯濮阳。曹操曰:“布一旦得一州,不能据东平,断亢父、泰山之道,乘险要我,而乃屯濮阳,吾知其无能为也。”乃进攻之。
五月,以扬武将军郭汜为后将军,安集将军樊稠为右将军,并开府如三公,合为六府,皆参选举。李傕等各欲用其所举,若一违之,便忿愤喜怒。主者患之,乃以次第用其所举。先从傕起,汜次之,稠次之,三公所举,终不见用。

在三国时期,徐庶与刘备一同南下时,因徐庶的母亲被曹操俘虏。徐庶为了救母亲,不得已辞别刘备,投奔曹操,成为曹魏的重要谋士。这段经历被称为“进曹营一言不发”。

根据《三国志》记载,徐庶的母亲是徐庶的至亲,徐庶的母亲在跟随刘备大军南撤之时,被曹操捕获。徐庶为了救母,无奈之下选择投靠曹操,成为了曹操麾下的一名重要谋士。这个事件被称为“进曹营一言不发”,成为后世传颂的英雄事迹。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所俘虏后,徐庶以为真,果至许都见母,徐母骂子不忠不孝……于是缢而死葬于此。这个故事被广为流传,成为了千古佳话。

译文:

徐庶,字元直,东汉末年人士,原本是刘备帐下之人。后来被迫归附了曹操,为曹魏政权效力。相传徐庶的母亲在跟随刘备大军南撤之时,被曹军所虏,也就是《三国志》中所说的“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曹操的这个举动很明显,他为何要千方百计地抓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妇,其目的就是为了要挟他的儿子徐庶。在东汉末年的历史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神秘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做徐庶,为什么说他神秘呢?因为在他神机妙算却韬光养晦深藏不露,而且徐庶最令人不解的一个行为就是“进曹营”,他与诸葛亮是好友,与隐居求志的诸葛孔明不同的是,徐庶更想要入世,所以他就选择了刘备。

在刘备的重用下,徐庶运用智谋粉碎了曹仁 (曹操的一位将领)大军的进攻,这是他在刘备军中初露锋芒的时刻,然而正是在这一战中的大获全胜,才引起了曹操对他的关注,因此才会有了后来的“进曹营”事件!

《三国志》记载,曹操为了得到徐庶,使出了阴谋诡计抓捕了徐庶的老母亲。当徐庶的母亲被抓住之后,徐庶认为是真的,于是来到了曹操处。但是当他来到的时候,发现曹操并没有抓到自己的母亲,自己母亲的丈夫已经自杀身亡,于是徐庶只好离开了刘备,只身投降了曹操。这一事件被后人称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译文:

曹操为了获得徐庶,采取了极端的手段——诱骗徐庶的母亲。当徐庶以为真的母亲来到曹操面前时,却发现对方并非真正的母亲。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徐庶感到震惊和愤怒,但无奈之下,他只得离开刘备,只身前往曹操那里。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所俘虏后,徐庶以为真,果至许都见母,徐母骂子不忠不孝……于是缢而死葬于此。这个故事被广为流传,成为了千古佳话。

赏析:

徐庶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壮色彩,展现了他的忠诚、智谋以及最终的选择。他为了保护家人而放弃高官厚禄,投身于乱世之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一段传奇。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选择与决定面前,需要深思熟虑,权衡利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