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傕复移乘舆境北坞,使校尉监坞门,内外隔绝,侍臣皆有饥色。帝求米五斗、牛骨五具以赐左右。傕曰:“朝晡上飰,何用米为?”乃以臭牛骨与之。帝大怒,欲诘责之。侍中杨琦谏曰:“傕自知所犯悖逆,欲转车驾幸池阳黄白城,臣愿陛下忍之。”帝乃止。司徒赵温与傕书曰:“公前屠陷王城,杀戮大臣,今争睚眦之隙,以成千钧之雠。朝廷欲令和解,诏命不行,而复欲转乘舆于黄白城,此诚老夫所不解也。于《易》,一为过,再为涉,三而弗改,灭其顶,凶。不如早共和解。”傕大怒,欲杀温,其弟应谏之,数日乃止。傕信巫觋厌胜之术,常以三牲祠董卓于省门外。每对帝或言“明陛下”,或言“明帝”,为帝说郭汜无状,帝亦随其意应答之。傕喜,自谓良得天子欢心也。
【注释】
资治通鉴 · 卷六十一 · 汉纪五十三
是日:这一天;是日,指某天。
复:又。
移乘舆:迁移皇帝的车子和随行人员。
北坞:北边的山坞。
校尉:官名,汉代掌管守卫宫禁和宫廷安全的军官。
监:监督、看管。
内外隔绝:内外被隔断。
侍臣:侍从大臣。
求:向……索取。
五斗:形容数量少,不足为多。
飰(yù):吃。
何用米为?:为什么需要用米来充饥。
臭牛骨:不新鲜的牛骨,有臭味。
诘(jié)责:责备。
谏曰:劝导说。
忍:忍受,忍耐。
和解:和解矛盾,恢复和平。
诏命:皇帝的诏书命令。
转:移动。
黄白城:地名,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境内。
《易》:古代典籍,指《易经》。
一:数词,第一。
再:数词,第二。
涉:触犯,冒犯。
三:数词,第三。
灭其顶:灭掉他头顶。
早共和解:及早地和解。共:一起。
信:相信。
厌胜之术:迷信行为。
良得天子欢心:真能得到皇帝的喜爱。
【译文】
这天,李催又把皇帝的车驾迁移到了北边的山坞。让校尉看管山坞的门,内外被隔断,侍从大臣们都很饥饿,帝向李催求取五斗米和五具牛肉给他的人吃。李催说:“早晨晚上吃这些就够了,为什么要米?”于是就给皇帝送来了不新鲜的牛骨头给他的人吃。皇帝大怒,想要责备他们。侍中杨琦劝导说:“李催已经知道自己的错误很悖逆,想转移车驾去池阳的黄白城,希望陛下能忍一忍。”皇帝于是停止了。司徒赵温给李催促写一封信说:“您从前屠灭王城,杀害大臣,现在因为一点小事情就产生很大的仇恨,以成为千钧的重量般的仇隙。朝廷想让和解,诏书没有下达,又想把皇帝移动到黄白城,这是真正让我不解的啊!在《易》中,第一犯过错,第二触犯,第三还不改正,就会毁灭他的头顶,非常凶险啊。不如及早和解吧。”李催大怒,想要杀赵温,但是他的弟弟应劝阻了他,几天才停止。李催相信巫术,常常在董卓的墓前用三牲祭拜他。每对皇帝或称“明陛下”,或称“明帝”,替郭汜辩解说郭汜无状,皇帝也随其意愿应答他。李催很高兴,自认为得到了皇帝的欢心。
赏析:
李催在董卓死后,继续作恶多端,与董氏家族结怨极深。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李傕将皇帝迁至自己控制的地盘,并派人看守,使得皇帝无法与外界交流。同时,李催还利用巫术等迷信手段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企图掩盖自己的罪行。然而,皇帝对于李催的所作所为已经感到厌恶和愤怒,多次要求李催罢手,但都被拒绝。最后,皇帝终于忍无可忍,决定要亲自教训一下李催。这一事件最终导致了双方的矛盾激化,为后来的战乱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