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杨奉、韩暹奉帝东还,张杨以粮迎道路。秋,七月,甲子,车驾至雒阳,幸故中常侍赵忠宅。丁丑,大赦。八月,辛丑,幸南宫杨安殿。张杨以为己功,故名其殿曰杨安。杨谓诸将曰:“天子当与天下共之,朝廷自有公卿大臣,杨当出扞外难。”遂还野王。杨奉亦出屯梁,韩暹、董承并留宿卫。癸卯,以安国将军张杨为大司马,杨奉为车骑将军,韩暹为大将军、领司隶校尉,皆假节钺。是时,宫室烧尽,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间,州郡各拥强兵,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
袁术以谶言“代汉者当涂高”,自云名字应之。又以袁氏出陈,为舜后,以黄代赤,德运之次,遂有偕逆之谋。闻孙坚得传国玺,拘坚妻而夺之。乃闻天子败于曹阳,乃会群下议称尊号;众莫敢对。主簿阎象进曰:“昔周自后稷至于文王,积德累功,参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明公虽弈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术默然。术聘处士张范,范不往,使其弟承谢之。术谓承曰:“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欲徼福齐桓,拟迹高祖,何如?”承曰:“在德不在强。夫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由匹夫之资而兴霸王之功,不足为难。若苟欲僭拟,干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术不悦。孙策闻之,与术书曰:“成汤讨桀称‘有夏多罪’,武王伐纣曰‘殷有重罚’,此二主者,虽有圣德,假使时无失道之过,无由逼而取也。今主上非有恶于天下,徒以幼小,胁于强臣,异于汤、武之时也。且董卓贪淫骄陵,志无纪极,至于废主自兴,亦犹未也,而天下同心疾之,况效尤而甚焉者乎!又闻幼主明智聪敏,有夙成之德,天下虽未被其恩,咸归心焉。使君五世相承,为汉宰辅,荣宠之盛,莫与为比,宜效忠守节,以报王室,则旦、奭之美,率土所望也。时人多惑图纬之言,妄牵非类之文,苟以悦主为美,不顾成败之计,古今所慎,可不孰虑!忠言逆耳,驳议致憎,苟有益于尊明,无所敢辞!”术始自以为有淮南之众,料策必与己合,及得其书,愁沮发疾。既不纳其言,策遂与之绝。

诗句:

庚子,杨奉、韩暹奉帝东还,张杨以粮迎道路。秋,七月,甲子,车驾至雒阳,幸故中常侍赵忠宅。丁丑,大赦。八月,辛丑,幸南宫杨安殿。张杨以为己功,故名其殿曰杨安。

译文:

庚子(初七),杨奉和韩暹共同护送汉献帝向东回归洛阳,张杨用军粮在道路上迎接。秋,七月,甲子(十八日),献帝的车马到达洛阳,到故中常侍赵忠的宅院里。丁丑(二十一日),颁布大赦令。八月,辛丑(二十六日),献帝前往南宫的杨安殿。张杨因自己的功劳而命名该殿为“杨安”。

注释:

庚子:指农历日期。

杨奉、韩暹:东汉末年人物,是当时著名的武将和将领,他们共同参与了献帝的回归活动。

张杨:东汉末年人物,他是当时著名的武将之一,与杨奉、韩暹一同护送献帝返回洛阳。

秋,七月:指的是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七月。

甲子:指农历日期。

车驾:皇帝的车驾。

幸故中常侍赵忠宅:献帝来到赵忠的家宅。

大赦:颁布赦免罪人的法令。

南宫杨安殿:献帝居住的地方。

杨安:宫殿的名称。

九月,戊戌,车驾西入关。冬,十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壬寅,车驾自弘农还宫。十二月,甲寅,复幸南宫。张杨欲立刘虞,使谏议大夫种辑说虞以移书召之。虞将如之,杨追止之曰:“公虽贤,何能为?且虞无他才,公必不能相也。”虞遂止。杨谓诸将曰:“天子当与天下共之,朝廷自有公卿大臣,杨当出扞外难。”遂还野王。

译文:

九月,戊戌(十六日),献帝的车驾向西进入函谷关。冬,十月,戊申(初二),太阳出现日食。壬寅(初六),献帝从弘农返回皇宫。十二月,甲寅(十七日),又再次前往南宫。张杨想立刘虞为帝,派谏议大夫种辑去劝说刘虞。刘虞准备接受他的邀请,张杨追上刘虞并阻止他说:“您虽然很贤能,但又能做什么呢?而且刘虞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您一定不会帮助我。”刘虞于是停止了行动。张杨对众将说:“天子应该与天下人共同分享天下,朝廷自有公卿大臣,杨某会出来防御外面的祸患。”于是他回到野王。

赏析:

这首诗记录了汉献帝在董卓专权时被迫离开洛阳,最后在张杨的帮助下回到洛阳的过程。诗中描述了献帝在途中的各种困难以及张杨的积极应对措施。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张杨的野心和他与其他诸侯的关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