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盛曰:歆既无夷、皓韬邈之风,又失王臣匪躬之操,桡心于邪儒之说,交臂于陵肆之徒,位夺节堕,咎孰大焉!
策分豫章为庐陵郡,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孙辅为庐陵太守。会僮芝病,辅遂进屯庐陵,留周瑜镇巴丘。孙策之克皖城也,抚视袁术妻子;及入豫章,收载刘繇丧,善遇其家。士大夫以是称之。会稽功曹魏腾尝策意,策将杀之,众忧恐,计无所出。策母吴夫人倚大井谓策曰:“汝新造江南,其事未集,方当优贤礼士,舍过录功。魏功曹在公尽规,汝今日杀之,则明日人皆叛汝。吾不忍见祸之及,当先投此井中耳!”策大惊,遽释腾。初,吴郡太守会稽盛宪举高岱孝廉。许贡来领郡,岱将宪避难于营帅许昭家。乌程邹佗、钱铜及嘉兴王晟等各聚众万馀或数千人,不附孙策。策引兵扑讨,皆破之,进攻严白虎。白虎兵败,奔馀杭,投许昭。程普请击昭,策曰:“许昭有义于旧君,有诚于故友,此丈夫之志也。”乃舍之。
《资治通鉴·卷六十三》中,孙盛对孙策的评价是正面且肯定的。在这段文字中,孙盛首先提到,孙策在江东地区的统治地位稳固,并称其为“江东之表”。接着他称赞孙策在治理国家和用人方面表现出了英明的操守,指出他没有失去君主应有的谦恭与臣子应尽的忠诚。此外,孙盛认为孙策能够正确判断形势、处理事务、善于听取意见,并且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他还强调孙策没有因个人情感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如在面对张燕和公孙续的援助时,孙策能够冷静应对并制定相应的战略。
关于孙策的军事策略,孙盛认为他能够抓住战机,例如在对抗袁术时利用优势兵力迅速击破袁术军队,以及在进攻严白虎时也表现出卓越的战术智慧。此外,孙策在对待人才的态度上也是开明的,他不会因为个人喜恶而忽略或陷害有才能的人,比如他对魏腾的处理就体现了这一点。这些行为都显示了孙策作为一位优秀领袖的风范。
在分析孙盛对孙策的评价时,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进行综合理解。孙策能够在如此动荡的时代中崛起并建立自己的势力,不仅凭借个人的才智和勇气,还需要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状况、政治格局以及各方力量的博弈。孙盛的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英雄人物的期望与评价标准。
孙盛的观点也启示现代人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功绩或失误上,而应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思想观念、行为动机以及时代背景,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和历史价值。
孙盛在《资治通鉴》中的这段评价,不仅是对孙策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其政治理念和行为的肯定。通过这样的历史评价,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一个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产生的影响,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