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凉州将辛晏据枹罕,不服,张骏将讨之。从事刘庆谏曰:“霸王之师,必须天时、人事相得,然后乃起。辛晏凶狂安忍,其亡可必;标何以饥年大举,盛寒攻城乎!”骏乃止。骏遣参军王骘聘于赵,赵主曜谓之曰:“贵州款诚和好,卿能保之乎?”骘曰:“不能。”侍中徐邈曰:“君来结好,而云不能保,何也?”骘曰:“齐桓贯泽之盟,忧心兢兢,诸侯不召自至;葵丘之会,振而矜之,叛者九国。赵国之化,常如今日,可也;若政教陵迟,尚未能察迩者之变,况鄙州乎!”曜曰:“此凉州之君子也,择使可谓得人矣!”厚礼而遣之。
是岁,代王贺傉始亲国政,以诸部多未服,乃筑城于东木根山,徙居之。
肃宗明皇帝下太宁三年(乙酉、公元三二五年)
春,二月,张骏承元帝凶问,大临三日。会黄龙见嘉泉,汜祎等请改年以章休祥,骏不许。辛晏以枹罕降,骏复收河南之地。
《资治通鉴》中的这段历史描述,张骏派遣从事刘庆出使前赵,前赵的主刘曜询问张骏是否能够保证与前赵的和好。刘庆以历史上齐桓公贯泽之盟以及葵丘之会的故事为例,强调了在适当的时机采取行动的重要性。
- 历史背景:
-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军阀割据,张骏作为凉州牧,控制着凉州一带。
- 前赵主刘耀是北方的一个强大势力,他派遣使者前往凉州,希望与张骏建立友好关系。
- 张骏的反应:
- 张骏派从事刘庆前去应对,他在前赵面前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 刘庆向刘耀解释了为什么不能轻易保证与前赵的和好,引用了历史上齐桓公的典故来说明稳定局势的重要性。
- 历史教训:
- 齐桓公在贯泽之盟时,由于诸侯国的不满,最终导致了九国背叛。
- 张骏通过刘庆的话语,让刘耀意识到了政治联盟中时机选择的重要性。
- 张骏的策略:
- 张骏没有直接答应刘耀的请求,而是要求等待更合适的时机。
- 这种策略表明张骏深谙政治权谋,他知道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保持谨慎更为明智。
- 双方的互动:
- 前赵虽然对张骏表示了善意,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和扩张意图。
- 张骏则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他没有盲目迎合对方,而是寻求共同发展的机会。
这段历史不仅展示了张骏的智慧和政治手腕,也反映了三国时期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