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诸葛恢,翔之姊夫也,独主异议,以为:“夷狄相攻,中国之利。惟器与名,不可轻许。”乃谓翔曰:“借使慕容镇军能除石虎,乃是复得一石虎也,朝廷何赖焉!”翔曰:“嫠妇犹知恤宗周之陨。今晋室阽危,君位侔元、岂,曾无忧国之心邪?向使靡、鬲之功不立,则少康何以祀夏!桓、文之战不捷,则同人皆为左衤任矣。慕容镇军枕戈待旦,志殄凶逆,而君更唱邪惑之言,忌间忠臣。四海所以未壹,良由君辈耳!”翔留建康岁馀,众议终不决。
翔乃说中常侍彧弘曰:“石虎苞八州之地,带甲百万,志吞江、汉,自索头、宇文暨诸小国,无不臣服;惟慕容镇军翼戴天子,精贯白日,而更不获礼之命,窃恐天下移心解体,无复南向者矣。公孙渊无尺寸之益于吴,吴主封为燕王,加以九锡。今慕容镇军屡摧贼锋,威振秦、陇,虎比遣重使,甘言厚币,欲授以曜威大将军、辽西王;慕容镇军恶其非正,却而不受。今朝廷乃矜惜虚名,沮抑忠顺,岂社稷之长计乎!后虽悔之,恐无及己。”弘为之入言于帝,帝意亦欲许之。会皝上表称:“庾氏兄弟擅权召乱,宜加斥退,以安社稷。”又与庾冰书,责其当国秉权,不能为国雪耻。冰甚惧,以其绝远,非所能制,乃与何充奏从其请。乙卯,以慕容皝为使持节、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幽州牧、大单于、燕王,备物、典策,皆从殊礼。又以其世子俊为假节、安北将军、东夷校尉、左贤王;赐军资器械以千万计。又封诸功臣百馀人。以刘翔为代郡太守,封临泉乡侯,加员外散骑常侍;翔固辞不受。

这首诗是《资治通鉴》中的一部分,记载了晋朝时期的政治事件和人物言论。诗中涉及多个历史角色,包括诸葛恢、诸葛翔、石虎等。其中,诸葛恢是一位尚书官,他的发言对慕容镇军的态度和评价对理解当时的政治局势有重要意义。

主要关键词及解释:

  • 尚书诸葛恢:在文中担任主要角色之一,表达了他对于国家政策的看法和建议。
  • 石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领袖,其行为和决策直接影响到晋朝的安全和稳定。
  • 慕容镇军:被指为忠诚于国家,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的将领。
  • 魏主恪:即司马奕,东晋时期的皇帝,他的行为对政治局势有着深远的影响。
  • 刘翔:被任命代理官职并受到重用的人物,他的行动对朝廷的政策有着直接的影响。

诗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诸葛恢对慕容镇军的独立看法和态度,反映了晋朝时期的政治分歧和权力斗争。诸葛恢的言论不仅表达了他对当前政治形势的分析,也反映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此外,诗歌还展示了司马奕与石虎之间的对抗,以及司马冰的担忧和反应,这些都为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历史背景:

晋朝时期(265-420),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多个地方势力并存,中央集权受到挑战。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如前赵、后赵、冉魏等,对中原地区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诸葛恢和其他官员的言论反映了他们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以及对政治改革的呼声。

结论:

《资治通鉴·卷九十六》中的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深层次地揭示了政治斗争中的策略和策略性言论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些关键人物的对话和决策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复杂性和多维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