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虎以秦公韬为太尉,与太子宣迭日省可尚书奏事,专决赏刑,不复启白。司徒申钟谏曰:“赏刑者,人君之大柄,不可以假人。所以防微杜渐,消逆乱于未然也。太子职在视膳,不当豫政;庶人邃以豫政致败,覆车未远也。且二政分权,鲜不阶祸。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虎不听。
中谒者令申扁以慧悟辩给有宠于虎,宣亦昵之,使典机密。虎既不省事,而宣、韬皆好酣饮、畋猎;由是除拜、生杀皆决于扁,自九卿已下率皆望尘而拜。
太子詹事孙珍病目,求方于侍中崔约,约戏之曰:“溺中则愈”。珍曰:“目何可溺?”约曰:“卿目睕睕,正耐溺中。”珍恨之,以白宣。宣于兄弟中最胡状,目深,闻之怒,诛约父子。于是公卿以下畏珍侧目。
燕公斌督边州,亦好畋猎,常悬管而入。征北将军张贺度每裁谏之,斌怒,辱贺度。虎闻之,使主书礼仪持节监之。斌杀仪,又欲杀贺度,贺度严卫驰白之。虎遣尚书张离帅骑追斌,鞭之三百,免官归第,诛其亲信十馀人。
这首诗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载,描述了晋朝赵王石虎的残暴统治。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赵王石虎任命秦公石韬为太尉,并与太子石宣轮流处理尚书奏事,专决赏罚,不再上奏。司徒申锺劝谏说:“赏罚是人君的大权,不能交给他人。这样能够防微杜渐,将叛逆和祸乱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太子的职责是在侍奉饮食,不应该参与政务;庶人石邃因为参与了政务而失败,前车之鉴不远。况且两个职位分权,很少有不招致祸患的。偏爱他们而不以道义来教导,正好会害了他们。”石虎没有听从申锺的劝谏。
- 中谒者令申扁因聪明睿智、口才出众而受到石虎的宠爱,石宣也和他亲近,让他掌管机密事务。但石虎并不亲自处理政事,而石宣和石韬都喜欢饮酒、打猎。因此任命或罢免官员都由申扁决定,从九卿以下官员大多望尘而拜,表示敬畏。
- 太子詹事孙珍有病,向侍中崔约求药方,崔约戏笑着说:“溺水中就好了”。孙珍说:“眼睛怎么能淹在水中?”崔约说:“你眼睛浑浊,正好可以淹在水中治愈。”孙珍很讨厌他的话,告诉了石宣。石宣在兄弟中最为粗鲁,眼睛深邃,听到这话后很生气,诛杀了崔约父子。于是公卿以下的官员都畏惧孙珍,不敢直视。
- 燕公石斌督领边境州郡,也喜好打猎,常常带着管乐进入狩猎场所。征北将军张贺度每次劝阻他,石斌发怒,辱骂张贺度。石虎听说后,派主书礼仪持节监督石斌。石斌杀死礼仪,又想要杀张贺度,张贺度严加警卫驰马告诉石虎。石虎派尚书张离帅骑追赶石斌,鞭打三百,免去官职回到家里,诛杀亲信十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