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主闵杀李农及其三子,并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中常待严震、赵升。闵遣使临江告晋曰:“逆胡乱中原,今已诛之;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朝廷不应。
五月,庐江太守袁真攻魏合肥,克之,虏其居民而还。
六月,赵汝阴王琨进据邯郸,镇南将军刘国自繁阳会之。魏卫将军王泰击琨,大破之,死者万馀人。刘国还繁阳。
初,段兰卒于令支,段龛代领其众,因石氏之乱,拥部落南徙。秋,七月,龛引兵东据广固,自称齐王。
八月,代郡人赵榼帅三百馀家叛燕,归赵并州刺史张平。燕王俊徙广宁、上谷二郡民于徐无,代郡民于凡城。
王朗之去长安也,朗司马京兆杜洪据长安,自称晋征北将军、雍州刺史,以冯翊张琚为司马;关西夷、夏皆应之。苻健欲取之,恐洪知之,乃受赵官爵。以赵俱为河内太守,戍温;牛夷为安集将军,戍怀;治宫室于枋头,课民种麦,示无西意,有知而不种者,健杀之以徇。既而自称晋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雍州刺史;以武威贾玄硕为左长史,洛阳梁安为长史,段纯为左司马,辛牢为右司马,京兆王鱼、安定程肱、胡文等为军咨祭酒,悉众而西。以鱼遵为前锋,行至盟津,为浮梁以济。遣弟辅国将军雄帅众五千自潼关入,兄子扬武将军菁帅众七千自轵关入。临别,执菁手曰:“若事不捷,汝死河北,我死河南,不复相见。”既济,焚桥,自帅大众随雄而进。
资治通鉴·卷九十八·晋纪二十
公元348年,晋穆帝永和四年夏季四月,林邑国侵犯九真郡,造成士民大量死亡。赵秦公赵韬因得到赵王虎宠信,欲立为太子,但与兄长赵宣产生矛盾,双方陷入争执。赵韬因不满赵宣的忤逆行为而愤怒,最终导致赵韬与赵宣之间的矛盾激化,赵韬甚至企图在太尉府建造高达九丈的宣光殿。赵宣得知此事后大怒,斩下工匠并截断殿堂横梁逃离现场。赵韬对此感到愤怒,进一步增加大殿的高度至十丈。
在这场政治斗争中,赵宣的果断行动显示了他的决断力和勇气,他不仅成功挫败了赵韬的图谋,还可能借此事件巩固了其政治地位。赵韬的失败不仅是因为他的行为过于激进,更是因为他未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权力欲望。
赵宣的胜利也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复杂性,以及权力斗争对个人命运的重大影响。这一历史事件不仅展示了人物之间的权谋争斗,更揭示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通过了解这些历史细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环境和人性的复杂性。
晋纪二十展现了赵秦公赵韬与赵宣之间的激烈争斗及其政治后果,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权力结构和政治动态。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的政治斗争,还可以从中汲取历史智慧,以应对现代社会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