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浩阴遣人诱秦梁安、雷弱儿,使杀秦主健,许以关右之任,弱儿伪许之,且请兵应接。浩闻张遇作乱,健兄子辅国将军黄眉自洛阳西奔,以为安等事已成。冬,十月,浩自寿春帅众七万北伐,欲进据洛阳,修复园陵。吏部尚书王彪之上会稽王昱笺,以为:“弱儿等容有诈伪,浩未应轻进。”不从。浩以姚襄为前驱。襄引兵北行,度浩将至,诈令部众夜遁,阴伏甲以邀之。浩闻而追襄至山桑。襄纵兵击之,浩大败,弃辎重,走保谯城。襄俘斩万馀,悉收其资仗,使兄益守山桑,襄复加淮南。会稽王昱谓王彪之曰:“君言无不中,张、陈无以过也!”西平敬烈公张重华有疾,子曜灵才十岁,立为世子,赦其境内。重华庶兄长宁侯祚,有勇力、吏干,而倾巧善事内外,与重华嬖臣赵长、尉缉等结异姓兄弟。都尉常据请出之,重华曰:“吾方以祚为周公,使辅幼子,君是何言也!”
【诗句】
初,浩阴遣人诱秦梁安、雷弱儿,使杀秦主健,许以关右之任,弱儿伪许之,且请兵应接。浩闻张遇作乱,健兄子辅国将军黄眉自洛阳西奔,以为安等事已成。
【译文】
当初,姚襄暗中派人引诱前秦的梁安、雷弱儿,让他们杀掉苻健,答应给予他们关中的职务,雷弱儿假装同意了此事,并且请求军队来接应配合。姚浩听说张遇已经发动叛乱,他的兄长的儿子、辅国将军黄眉从洛阳向西逃跑,认为雷弱儿等人的事情已经成功。冬天,十月,姚浩亲自率领七万大军北伐,想要进军占领洛阳,修复园陵。吏部尚书王彪之给会稽王写书信,认为:“雷弱儿等人可能存有诈谋,姚浩不应当轻易进攻。”但是没有得到同意。姚浩派姚襄作为前锋。姚襄领兵北上,当姚浩的军队快要到达时,假装命令自己的部队连夜撤退,秘密地埋伏好士兵等待他的到来。姚浩听说后追赶姚襄到山桑。姚襄纵兵出击,姚浩大败,丢弃了辎重物资,逃往谯城,被俘斩敌一万多人,收集了他们的财物武器,让兄长益守卫山桑,姚襄再次加封为淮南公。会稽王对王彪之说:“你说的话没有不中肯的,张、陈二人没有超过你!”西平敬烈公姚重华生病,儿子姚曜年仅十岁,立为世子,赦免了他境内的罪犯。姚重华的庶长兄宁侯姚祚,有勇力、吏干,而擅长玩弄权术善于对待内外关系,与姚重华的宠臣赵长、尉缉等结拜异姓兄弟。都尉常据请求将他驱逐出宫,姚重华说:“我正打算让祚成为周公那样的人,让他辅助幼小的儿子,你这是什么话!”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姚襄与姚浩之间的战争。姚襄暗中派人去刺杀苻健并答应给他关中的官职,雷弱儿假意答应了这件事。姚浩因为张遇叛乱而担心苻健被杀,所以决定北伐收复洛阳。然而在进军过程中,姚浩轻敌冒进,被姚襄设下伏击而大败,损失惨重。诗中通过对这场战役的描写展示了姚襄的英勇和机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战乱频发的现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