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襄济淮,屯盱眙,招掠流民,众至七万,分置守宰,劝课农桑;遣使诣建康罪状殷浩,并自陈谢。诏以谢尚都督江西、淮南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历阳。
凉右长史赵长等建议,以为:“时难未夷,宜立长君,曜灵冲幼,请立长宁侯祚。”张祚先得幸于重华之母马氏,马氏许之,乃废张曜灵为凉宁侯,立祚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凉公。祚既得志,恣为淫虐,杀重华妃裴氏及谢艾。
燕卫将军恪、抚军将军军、左将军彪等屡荐给事黄门侍郎霸有命世之才,宜总大任。是岁,燕主俊以霸为使持节、安东将军、北冀州剌史,镇常山。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永和十年(甲寅,公元三五四年)
春,正月,张祚自称凉王,改建兴四十二年为和平元年。立妻辛氏为王后,子太和为太子,封弟天锡为长宁侯,子庭坚为建康侯,曜灵弟玄靓为凉武侯。置百官,郊祀天地,用天子礼乐。尚书马岌切谏,坐免官。郎中丁琪复谏曰:“我自武公以来,世守臣节,抱忠履谦五十馀年,故能以一州大众,抗举世之虏,师徒岁起,民不告疲。殿下勋德未高于先公,而亟谋革命,臣未见其可也。彼士民所以用命,四远所以归向者,以吾能奉晋室故也。今而自尊,则中外离心,安能以一隅之地,拒天下之强敌乎!”祚大怒,斩之于阙下。
资治通鉴·卷九十九 · 晋纪二十一
晋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永和十年(甲寅,公元三五四年)
春,正月,张祚自称凉王,改建兴四十二年为和平元年。立妻辛氏为王后,子太和为太子,封弟天锡为长宁侯,子庭坚为建康侯,曜灵弟玄靓为凉武侯。置百官,郊祀天地,用天子礼乐。尚书马岌切谏,坐免官。郎中丁琪复谏曰:“我自武公以来,世守臣节,抱忠履谦五十馀年,故能以一州大众,抗举世之虏,师徒岁起,民不告疲。殿下勋德未高于先公,而亟谋革命,臣未见其可也。彼士民所以用命,四远所以归向者,以吾能奉晋室故也。今而自尊,则中外离心,安能以一隅之地,拒天下之强敌乎!”祚大怒,斩之于阙下。
翻译:晋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永和十年(甲寅,公元三五四年)
春,正月,张祚自称凉王,将建兴四十二年改为和平元年。立妻子辛氏为王后,儿子太和为太子,封弟弟天锡为长宁侯,儿子庭坚为建康侯,弟弟曜灵的弟弟玄靓为凉武侯。设置了百官,郊祀天地,使用天子的礼仪。尚书马岌严厉地劝谏,因此被免去官职。郎中丁琪再次劝谏:“从武公以来,世代坚守臣节,怀抱忠诚谦逊五十余年,因此能以一个州的兵力与全世界的敌人抗衡,军队每年都在起兵征战,百姓从不疲惫。殿下的功勋德行尚未超过先帝,却急于谋划革命,臣下认为这样做是看不到希望的。他们之所以效忠于我们,是因为我们能够继承晋朝的政权。现在您自己尊贵,那么朝廷内外的人就会离心离德。怎么能用一座小角落的地方,去抵抗天下的强大敌人呢?”张祚大怒,将他斩首于宫阙之下。
注释:张祚自称凉王,将建兴四十二年改为和平元年。建立妻子辛氏为王后,儿子太和为太子,封弟弟天锡为长宁侯,儿子庭坚为建康侯,弟弟曜灵的弟弟玄靓为凉武侯。设置百官,郊祀天地,使用天子的礼仪。尚书马岌严厉地劝谏,因此被免去官职。郎中丁琪再次劝谏:“从武公以来,世代坚守臣节,怀抱忠诚谦逊五十余年,因此能以一个州的兵力与全世界的敌人抗衡,军队每年都在起兵征战,百姓从不疲惫。殿下的功勋德行尚未超过先帝,却急于谋划革命,臣下认为这样做是看不到希望的。他们之所以效忠于我们,是因为我们能够继承晋朝的政权。现在您自己尊贵,那么朝廷内外的人就会离心离德。怎么能用一座小角落的地方,去抵抗天下的强大敌人呢?”张祚大怒,将他斩首于宫阙之下。
赏析:本诗主要讲述了张祚自立为王并建立新纪元的事件及其后果。文中通过描述张祚的野心、权力斗争以及他最终的失败,展现了政治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同时,诗人也借此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生活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