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丞相雄帅骑七千袭司马勋于子午谷,破之,勋退屯女娲堡。
戊申,燕主俊封抚军将军军为襄阳王,左将军彭为武昌王;以卫将军恪为大司马、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事,封太原王;镇南将军评为司徒、骠骑将军,封上庸王;封安东将军霸为吴王,左贤王友为范阳王,散骑常侍厉为下邳王,散骑常侍宜为庐江王,宁北将军度为乐浪王;又封弟桓为宜都王,逮为临贺王,徽为河间王,龙为历阳王,纳为北海王,秀为兰陵王,岳为安丰王,德为梁公,默为始安公,偻为南康公;子咸为乐安王,亮为勃海王,温为带方王,涉为渔阳王,为中山王;以尚书令阳骛为司空,仍守尚书令。命冀州刺史吴王霸徙治信都。初,燕王皝奇霸之才,故名之曰霸,将以为世子,群臣谏而止,然宠遇犹逾于世子。由是俊恶之,以其尝坠马折齿,更名曰缺;寻以其应谶文,更名曰垂;迁侍中,录留台事,徙镇龙城。垂大得东北之和,俊愈恶之,复召还。

资治通鉴·卷九十九 · 晋纪二十一

晋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永和七年(辛亥,公元351年)春,正月,丁酉日。

诗句释义及译文:

  • 原文: 秦丞相雄帅骑七千袭司马勋于子午谷,破之,勋退屯女娲堡。

  • 注释: “秦丞相雄”是苻健的字,“司马勋”是晋朝的一位将领,“子午谷”为古代地名,在今陕西境内。

  • 译文: 秦国丞相苻雄率领七千骑兵突袭司马勋驻扎在子午谷的营地,最终击败了司马勋,司马勋撤退并驻扎在女娲堡。

  • 原文: 戊申,燕主俊封抚军将军慕容恪为襄阳王,左将军彭为武昌王;以卫将军恪为大司马、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事,封太原王;镇南将军评为司徒、骠骑将军,封上庸王;封安东将军霸为吴王,左贤王友为范阳王,散骑常侍厉为下邳王,散骑常侍宜为庐江王,宁北将军度为乐浪王。

  • 注释: “戊申”指的是农历日期,“抚军将军”和“大司马”均为高级军事职位。

  • 译文: 在戊申这一天,后燕国主慕容俊封赏抚军将军慕容恪为襄阳王,左将军彭为武昌王;卫将军慕容恪被封为大司马、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事,并被封为太原王;镇南将军评为司徒、骠骑将军,被封为上庸王;安东将军慕容霸被封为吴王,左贤王友被封为范阳王,散骑常侍厉被封为下邳王,散骑常侍宜被封为庐江王,宁北将军度被封为乐浪王。

赏析:

这段内容描述了后燕国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和政治布局。苻雄的军事行动旨在削弱晋国的力量,而慕容恪等人的封赏则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和权力分配。整体来看,这段文字展示了后燕国在统一北方过程中的策略和行动,同时也揭示了晋、燕两国在这一时期的紧张关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