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桓温以其弟黄门郎豁督沔中七郡诸军事,兼新野、义城二郡太守,将兵取许昌,破燕将慕容尘。
凉骠骑大将军宋混疾甚,弦玄靓及其祖母马氏往省之,曰:“将军万一不幸,寡妇孤儿将何所托!欲以林宗继将军,可乎?”混曰;“臣子林宗幼弱,不堪大任。殿下倘未弃臣门,臣弟澄政事愈于臣,但恐其儒缓,机事不称耳。殿下策励而使之,可也。”混戒澄及诸子曰:“吾家受国大恩,当以死报,无恃势位以骄人。”又见朝臣,皆戒之以忠贞。及卒,行路为之挥涕。云靓以澄为领军将军,辅政。
五月,丁巳,帝崩,无嗣。皇太后令曰:“琅邪王丕,中兴正统,义望情地,莫与为比,其以王奉大统!”于是百官备法驾迎于琅邪第。庚申,即皇帝位,大赦。壬戌,改封东海王弈为琅邪王。秋,七月,戊午,葬穆帝于永平陵,庙号教宗。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一·晋纪二十三》是司马光所编纂的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记录了西晋时期的历史事件。本文将逐句翻译这首诗,并对其进行解析和赏析。

  1. 诗句翻译
  •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一·晋纪二十三:
    夏,四月,桓温以其弟黄门郎豁督沔中七郡诸军事,兼新野、义城二郡太守,将兵取许昌,破燕将慕容尘。
  • 译文:夏季,四月,桓温派遣其弟桓豁担任沔中七郡的军事指挥,兼任新野、义城二郡的太守,率领军队攻占许昌,打败了燕国的将领慕容尘。
  1. 诗句解析
  •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它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 “卷一百零一·晋纪二十三”指的是这本书中的第一百二十一卷,即晋朝第三十二年的记录。
  • “夏,四月”指的是这个月开始的时间段,”桓温”则是书中的主要人物。
  • “以其弟黄门郎豁督沔中七郡诸军事,兼新野、义城二郡太守”描述了桓豁的具体职务和管辖区域。
  1. 诗句赏析
  • 这首诗反映了桓温在晋朝的政治地位和军事才能。他通过军事手段取得了对敌国的胜利,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 这首诗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政治权力的追求和对英雄人物的赞扬。
  • 通过对这首诗的翻译和解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晋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一·晋纪二十三》中的诗句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动态。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深入解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晋朝的历史和文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