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锡之西归也,李俨将贺肫说俨曰:“以明公神武,将士骁悍,奈何束手于人!王猛孤军远来,士卒疲弊,且以我请救,必不设备,若乘其怠而击之,可以得志。”俨曰:“求救于人以免难,难既免而击之,天下其谓我何!不若因守以老之,彼将自退”。猛责俨以不即出迎,俨以贺肫之谋告;猛斩肫,以俨归。至长安,坚以俨为光禄勋,赐爵归安侯。
燕太原桓王恪言于燕主曰:“吴王垂,将相之才,十倍于臣。先帝以长幼之次,故臣得先之。臣死之后,愿陛下举国以听吴王。”五月,壬辰,恪疾笃。亲视之,问以后事。恪曰:“臣闻报恩莫大于荐贤,贤者虽在板筑,犹可为相,况至亲乎!吴王文武兼资,管、萧之亚。陛下若任以大政,国家可安。不然,秦、晋必有窥窬之计。”言终而卒。

”`text

张天锡之西归也李俨将贺肫说俨曰:“以明公神武,将士骁悍,奈何束手于人!”王猛孤军远来,士卒疲弊,且以我请救,必不设备,若乘其怠而击之,可以得志。”

译文:
张天锡撤军时,李俨手下将领贺肫向李俨建议说:“以您的神明威武,将士们骁勇善战,为什么要拱手投降呢?王猛孤军深入,士卒疲惫,并且他是为救援我们而来,对我们一定不会防备。如果趁他们懈怠,我们雷霆出击,一定可以将其击溃。”

注释:

  1. 张天锡:十六国时期前秦国的将军,曾经在晋朝边境上进行军事行动。
  2. 李俨:晋朝的一位将军,他的部下中有贺肫这样的谋士。
  3. 王猛:前秦的大将,是张天锡的敌人。
  4. 神武:形容人的英勇、有力。
  5. 将士骁悍:指将士们勇猛、强悍。
  6. 王猛孤军远来:指的是王猛的军队孤立无援地前来进攻。
  7. “必不设备”:表示敌人没有做好准备,对李俨来说这是一个攻击的好机会。
  8. “如获至宝”: 形容非常难得的机会。
  9. “若乘其怠而击之”,意味着等待敌人松懈的时候再发动攻击。
  10. “可以得志”:表示这样的举动可以取得胜利。
  11. “因守以老之”:指的是坚守城池,消耗敌人的力量。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将领的智慧,展示了战争中的策略和战术。诗中描述了张天锡撤退时的情景,以及李俨如何利用敌人的弱点提出自己的战略。诗中的将领们都有着超凡的智慧和勇气,他们的决策往往决定了战争的胜负。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但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