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战数不利,粮储复竭,又闻秦兵将至,丙申,焚舟,弃辎重、铠仗,自陆道奔还。以毛虎生督东燕等四郡诸军事,领东燕太守。
温自东燕出仓垣,凿井而饮,行七百馀里。燕之诸将争欲追之,吴王垂曰:“不可。温初退惶恐,必严设警备,简精锐为后拒,击之未必得志,不如缓之。彼幸吾未至,必昼夜疾趋;俟其士众力尽气衰,然后击之,无不克矣。”乃帅八千骑徐行蹑其后。温果兼道而进。数日,垂告诸将曰:“温可击矣。”乃急追之,及温于襄邑。范阳王德先帅劲骑四千伏于襄邑东涧中,与垂夹击温,又破之,死者复以万计。孙元遂据武阳以拒燕,燕左卫将军孟高讨擒之。
冬,十月,己巳,大司马温收散卒,屯于山阳。温深耻丧败,乃归罪于袁真,奏免真为庶人;又免冠军将军邓遐官。真以温诬己,不服,表温罪状,朝廷不报。真遂据寿春叛,降燕,且请救;亦遣使如秦。温以毛虎生领淮南太守,守历阳。

温战数不利,粮储复竭,又闻秦兵将至

丙申,焚舟,弃辎重、铠仗,自陆道奔还。

以毛虎生督东燕等四郡诸军事,领东燕太守。

温自东燕出仓垣,凿井而饮,行七百馀里

燕之诸将争欲追之,吴王垂曰:“不可,温初退惶恐,必严设警备,简精锐为后拒,击之未必得志,不如缓之,彼幸吾未至,必昼夜疾趋;俟其士众力尽气衰,然后击之,无不克矣。”乃帅八千骑徐行蹑其后。温果兼道而进。

数日,垂告诸将曰:“温可击矣。”乃急追之,及温于襄邑。范阳王德先帅劲骑四千伏于襄邑东涧中,与垂夹击温,又破之,死者复以万计。孙元遂据武阳以拒燕,燕左卫将军孟高讨擒之。

冬十月己巳,大司马温收散卒,屯于山阳。

温深耻丧败,乃归罪于袁真,奏免真为庶人;又免冠军将军邓遐官。

真以温诬己,不服,表温罪状,朝廷不报。真遂据寿春叛,降燕,且请救;亦遣使如秦。

温以毛虎生领淮南太守,守历阳。

译文:

大司马桓温在多次作战失败后,粮食储备再次耗尽,又听说秦军即将到来。于是在大司马温的请求下,他点燃了船中的船只和物资,抛弃了所有的东西,从陆路逃回本国。任命毛虎生为东燕等四个郡的军事指挥官,兼任东燕太守。

桓温从东燕逃出,前往仓垣,挖井饮水,行程七百多里。燕国的将领们争夺要追击他,吴王垂说:“不能这么做。桓温刚一撤退就感到恐慌,必定会严格地设置防御,挑选精锐部队作为后备力量,如果攻击他可能不会取得胜利,不如慢慢来。他们庆幸我们还没有被追上,一定会日夜快速前进。等到他们的士兵们力气用尽、士气低落时,我们再发起进攻,没有攻不下的。”于是率领八千骑兵慢慢地跟随在后面。桓温果然兼程加快速度前进。几天之后,吴王垂告诉其他将领说:“现在可以攻击桓温了!”于是急忙追赶他,并在襄邑追上了他。范阳王德事先率着四千精兵埋伏在襄邑东边的山谷中,与吴王垂夹击桓温,并击败了他。桓温的士兵死伤无数。孙元随后占据武阳县抵抗燕国军队,燕国的左卫将军孟高把他抓住并杀死了。

冬季十月己巳日,大司马桓温召集剩余的士兵,驻扎在山阳。桓温深深感到羞耻和耻辱,于是把责任归咎于前燕皇帝慕容真,上奏朝廷免去了他的帝位,同时撤销了冠军将军邓遐的官职。慕容真的因为桓温污蔑他而不服,他向皇上呈上桓温的犯罪事实,但是朝臣没有回应。慕容真于是占据寿春反叛,投降了前燕,并且请求救援;他也派遣使者到秦国求援。桓温命令毛虎生兼任淮南太守,驻守历阳。

赏析:

本文是《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二晋纪二十四的内容概述。文章记录了大司马桓温在战争中的一系列行动及其影响。文章首先描述了桓温在战争中遭遇的种种困难,以及他对敌人的策略。接着讲述了桓温如何利用智谋和策略来应对敌人,最终取得了胜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