琛从兄弈为秦尚书郎,坚使典客馆琛于弈舍。琛曰:“昔诸葛瑾为吴聘蜀,与诸葛亮惟公朝相见,退无私面,余窃慕之。今使之即安私室,所不敢也。”乃不果馆。弈数来就邸舍,与琛卧起,闲问琛东国事。琛曰:“今二方分据,兄弟并蒙荣庞,论其本心,各有所在。琛欲言东国之美,恐非西国之所欲闻;欲言其恶,又非使臣之所得论也。兄何用问为!”
坚使太子延琛相见。秦人欲使琛拜太子,先讽之曰:“邻国之君,犹其君也;邻国之储君,亦何以异乎!”琛曰:“天子之子视元士,欲其由贱以登贵也。尚不敢臣其父之臣,况它国之臣乎!苟无纯敬,则礼有往来,情岂忘恭,但恐降屈为烦耳。”乃不果拜。
王猛劝坚留琛,坚不许。
燕主遣大鸿胪温统拜袁真使持节、都督淮南诸军事、征南大将军、扬州刺史,封宣城公。统未逾淮而卒。

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二 · 晋纪二十四

海西公下太和四年(己巳,公元三六九年)春,三月,大司马桓温请与徐、兖二州刺史郗愔、江州刺史桓冲、豫州刺史袁真等人讨伐燕国。

海西公下太和五年(庚午,公元三六七年)秋,七月,大司马温请与徐、兖二州刺史郗愔、江州刺史桓冲、豫州刺史袁真等人再次讨伐燕国,但未能成功。

赏析:

《资治通鉴》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记载了自战国至宋朝初年的历史事件。《晋纪二十四》主要记录了晋朝海西公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包括大司马桓温的北伐行动以及后续的战事进展。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晋海西公时期的政治局势复杂多变。一方面,大司马桓温积极寻求北伐燕国的机会,希望借助强大的军事力量来改变当前的困境;另一方面,战争的结果并不如人意,北伐行动并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这反映了当时晋国内部的矛盾和外部的威胁都十分严重。

这段文字还展示了当时的战争策略和政治斗争。大司马桓温在北伐过程中采取了灵活的策略,不断调整自己的军队和战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战争形势。同时,他也注重与其他将领的合作,共同制定作战计划。而其他将领则各自为战,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争斗。这种复杂的政治关系使得晋军在战争中难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晋朝海西公时期的窗口。通过阅读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政治局势、战争策略以及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关系。这些历史知识对于我们认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