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辛亥朔,垂请畋于大陆,因微服出鄴,将趋龙城。至邯郸,少子麟,素不为垂所爱,逃还告状,垂左右多亡叛。太傅评白燕主,遣西平公强帅精骑追之,及于范阳。世子令断后,强不敢逼。会日暮,令谓垂曰:“本欲保东都以自全,今事已泄,谋不及设。秦主方招延英杰,不如往归之。”垂曰:“今日之计,舍此安之!”乃散骑灭迹,傍南山复还鄴,隐于赵之显原陵。俄有猎者数百骑四面而来,抗之则不能敌,逃之则无路,不知所为。会猎者鹰皆飞扬,众骑散去。垂乃杀白马以祭天,且盟从者。
世子令言于垂曰:“太傅忌贤疾能,构事以来,人尤忿恨。今鄴城之中,莫知尊处,如婴儿之思母,夷、夏同之。若顺众心,袭其无备,取之如指掌耳。事定之后,革弊简能,大匡朝政,以辅主上,安国存家,功之大者也。今日之便,诚不可失,愿给骑数人,足以办之。”垂曰:“如汝之谋,事成诚为大福,不成悔之何及!不如西奔,可以万全。”子马奴潜谋逃归,杀之而行。至河阳,为津吏所禁,斩之而济。遂自洛阳与段夫人、世子令、令弟宝、农、隆、兄子楷、舅兰建、郎中令高弼俱奔秦,留妃可足浑氏于鄴。乙泉戌主吴归追及于C171乡,世子令击之而退。

诗: 垂请畋于大陆,因微服出邺,将趋龙城。至邯郸,少子麟,素不为垂所爱,逃还告状,垂左右多亡叛。太傅评白燕主,遣西平公强帅精骑追之,及于范阳。世子令断后,强不敢逼。会日暮,令谓垂曰:“本欲保东都以自全,今事已泄,谋不及设。秦主方招延英杰,不如往归之。”垂曰:“今日之计,舍此安之!”乃散骑灭迹,傍南山复还邺,隐于赵之显原陵。

译文:
十一月初一,辛亥日,前燕国君主慕容垂请求在大陆打猎,于是身穿平民衣服从邺城出发,准备前往龙城。到了邯郸,他的儿子慕容麟一向不被慕容垂喜爱,于是逃跑回来报告此事,导致慕容垂的亲信中有很多人背叛了他。太傅慕容评告诉后燕王慕容垂要派遣西平公慕容强率领精锐骑兵追击他们,终于在范阳追上了慕容垂和慕容强。慕容垂的小儿子慕容令建议慕容垂说:“我们原本想要保全东都以保全自己,现在事情已经泄露,我们的计策来不及实施。前秦皇帝正在招揽英才,不如投奔他。”慕容垂说:“今天的情况,放弃这里又去哪里呢?”于是他们骑着快马逃走,避开南山回到邺城,隐藏在赵国的显原陵。不久后有数百名猎人骑着战马从四面包围过来,慕容垂无法抵抗,只好逃跑。但无处可逃,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时猎人们发现天边的鹰群飞起,于是纷纷散去。慕容垂杀了一头白马来祭祀天地,并与跟随他的人立下盟约。

注释:

  • 《资治通鉴》: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
  • 海酉公: 指前燕国君主慕容垂。
  • 太和四年己巳: 公元369年,这一年春季,大司马桓温请求同徐、兖二州的军队联合攻打前燕。
  • 梁琛: 晋朝时曾任司空,为官清廉正直,对当时混乱的政治现象有所不满。
  • 秦、燕二国继承天运: 表明此时前秦国与后燕国有继承天命之意。
  • 梁琛说: 指梁琛对当时局势的看法。
  • 晋纪二十四: 指《资治通鉴》中的一段内容,涉及前燕国的政治动荡。
  • 东海王冲: 即石勒,他是五胡乱华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
  • 《考异》、《目录》: 指《资治通鉴》中的辅助材料。
  • 《资治通鉴》: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294卷,包含时间长达300多年,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书。

赏析:
《资治通鉴》是一部记录了从东汉末年到五代十国时期(公元3世纪)的历史长篇著作,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朝代兴衰更迭的历史画卷。其中《晋纪二十四》记载了前燕国君主慕容垂的一系列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复杂性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这段历史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慕容垂作为一个君主的无奈与抉择,以及他与部下之间的关系变化。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其他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梁琛对局势的分析以及东海王石勒等,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历史视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